文档详情

全球最大的精确制导炸弹——美国巨型钻地弹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9KB
约9页
文档ID:31653522
全球最大的精确制导炸弹——美国巨型钻地弹_第1页
1/9

类型:设计生产公司: 波音公司长度: 6 米直径: 100 厘米整体总重: 13600 公斤制导方式: 惯性及卫星制导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代号 GBU-57A/B),是一个由美国空军制定的大型精确制导钻地炸弹装备项目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因预估其威力可能超过俄罗斯的“炸弹之父”,故有媒体称其为 “炸弹之祖”作为炸弹中的“巨无霸” ,它的高强度合金外壳内装两吨烈性炸药,使其有能力摧毁地下 60 米深的堡垒,堪称“ 碉堡克星”全球最大的“重型钻地炸弹 MOP”--炸弹 No·1美国空军试验 B-2 携载 MOP2007 年 12 月,美国空军宣布其“ 重型钻地炸弹”(MOP,Massive Ordnanc Penetrator)正在试验装备在 B-2 上这说明 MOP 不久就能进入实用状态,从而将成为世界现役中最大的常规炸弹,而且还将创下炸弹对地打击深度的新记录重型钻地炸弹”(MOP)是一项由美国国防威胁削减局投资的技术演示项目,主要是发展一种专用于打击坚固地下深层目标的 13.6吨(30000 磅)的常规钻地炸弹该炸弹可以说是美国钻地武器技术的巅峰之作,虽然问世时间不长,但其技术发展却由来已久。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为抗击伊朗的轰炸,将其许多关键军事基础设施都转移到了地下海湾战争初期,美军对巴格达北部奥塔基空军基地地下工事反复轰炸,但工事主体毫发未伤,这迫使美军紧急用火炮炮管改装成了以后闻名遐尔的 GBU-28“堡垒摧毁者”钻地弹战争中,美空军用 GBU-28 摧毁了伊拉克境内发现的大部分地下目标,但其毕竟是一个早产儿,存在着先天不足例如,GBU-28 在空中的可控性很差,瞄准要非常准确,而且钻地深度和爆炸威力还是无法达到战争实际需要为此美军不得不考虑发展钻地技术以后美军对地下目标打击武器的研制基本沿两条思路发展一是利用燃料空气炸弹原理发展了 GBU-43/B“炸弹之母” (MOAB)大型炸弹这类炸弹对地下目标的打击主要是对地下设施的洞口进行爆轰,引发有氧爆炸和有氧燃烧,从而产生高压冲击波、高热能和无氧区,以摧毁武器装备、建筑物,并导致地下设施内人员的窒息死亡这种杀伤是非直接的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钻地型重磅炸弹,其对目标的杀伤是直接的,因此被称为“直接攻击坚固目标武器 ’、1997 年美空军正式提出了这一技术概念,当时设想的是一种重 9072 千克(20000磅级)的适应恶劣天气的精确制导直接攻击炸弹,适用于 B-52 和 B-2。

它利用 JDAM 计划开发的制导组件满足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攻击需要,并专门为钻地炸弹开发了加固目标智能引信(HTSF)它由电子引信发展而来,可以按照钻地层数、距离和时间控制爆炸点引信根据炸弹打击目标过程中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感应爆炸参数,能区别土壤、混凝土、岩石和空气这些技术成为了今天“重型钻地炸弹”(MOP)发展的基础2001 年的阿富汗战争中,改进后的 GBU-28 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但是战争实践也让美国人感到了现有钻地炸弹威力的不足当时有情报显示以拉登为首的塔利班领导层躲藏在托拉博拉山区的几个大型山洞中,但 GBU-28 的钻地深度和威力对此无能为力为此美空军提出了开发重达 13.6 吨、钻地深度 30.48 米(100 英尺)以上的大型常规炸弹,并将其称为“大布卢”或“ 深蓝”(BLU-82 也有该外号)2002 年 3 月,美国空军与诺·格和洛 ·马公司签订了紧急采购 3 枚此类炸弹的合同,以满足战争急需起初计划在战场上边实战边开发,但随着塔利班的迅速垮台,这种武器失去了需要2003 年 2 月,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发现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从 2004 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交的伊朗核问题执行报告看,伊朗当时已拥有 1140 台离心机,均部署在新建的地下设施内。

对此,美国国防部科学专家组再次提出发展轰炸机投放的大型钻地炸弹的建议,包括发展 20000~30000 磅钻地和空气燃料两种类型的大型炸弹而此时恰逢美国国内高调提出 “强力钻地核弹”(RNEP)计划,这使钻地武器技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也使大型钻地炸弹计划变得越来越现实本文转贴一架模拟的 B-2 上成功试装了一枚 MOP浮出水面的“重型钻地炸弹”  2004 年 1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宣布驻英格林空军基地的空军研究实验室与波音公司签署了“重型钻地炸弹”(MOP)的开发合同该合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主要是进行炸弹的钻地和爆炸威力技术的试验和开发2005 年 5 月,波音公司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MOP 技术论证工作第二阶段从 2005 年 6 月开始,将进行 MOP 的地面静态测试、载荷的防破损效应测试及打击实际隧道目标的爆炸威力演示2007 年 3 月 14 日,在白沙导弹靶场的武器隧道设施 MOP 成功完成了静态隧道威力测试美国防部在伊朗和朝鲜核危机最关键的时刻公布了此次试验的概况,这使 MOP 计划正式走到了前台,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一阶段工作在 2007 年 11 月结束。

至此,MOP 炸弹本身的研制工作基本结束,技术轮廓基本确定从 2007 年 12 月开始到 2008 年 7 月进行的是 MOP 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将在 B-2 和 B-52 上进行 MOP 的挂载试验,并进行飞行和投放测试整个阶段进行 5 次以上的实际投放试验,以测试炸弹打击堡垒和隧道目标的钻地深度和威力按照美军公布的消息,B-2 的内置式弹舱内可携带两枚 MOP2007 年 12 月,美国空军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第 509 轰炸机联队透露.该基地已在一架模拟的 B-2上成功试装了一枚 MOP按照美国国防部公布的计划,MOP 到 2008 年晚些时候将完成试验,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09 年春季具备完全作战能力,开始正式装备部队美军 MOP 照片特色鲜明的 MOP从美国目前公布的 MOP 来看,该弹长 6.2 米,直径 0.8 米,重达 13.6 吨,采用 GPS/INS 制导,在炸弹中部“ 十”字形安装有 4 个短横翼,尾部有 4 个可折叠栅格尾翼钻地能力强,可攻击地下更深层设施 炸弹的钻地深度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制约土壤或岩石对钻入的炸弹所产生的阻尼力会破坏经过加固的钢制炸弹外壳,使内装的爆炸装置破损。

目前估计钻地深度最科学的“长钎钻地” 理论认为,最大可能钻地深度与钻地弹长度和密度成正比,与打击目标密度成反比计算结果表明,即使用目前强度最高的材料制造弹壳,其对地冲击速度也不能大于 3000 米/秒,而在所有条件都理想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钻地深度一般不超过炸弹长度的 10 倍,而炸弹长度又受到携载飞机的限制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冲击速度和钻地深度超过上述值,炸弹和其内部引爆装置就可能受到严重损坏,使炸弹无法正常起爆MOP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开发的,其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钴钢合金制成,预计对一般加固混凝土的钻深为 60 米,对坚硬岩石为 40 米,对超强加固混凝土为 8 米,远远超过了 BLU-113 保持的 6 米混凝土层或 30 米厚土层的现有钻地深度记录过去的试验表明,既要保证威力,又要保证炸弹外壳钻地时不破损,像 1000 千克重的炸弹只能装载约 227 千克的高爆炸药,但这一数量级的炸药无法有效破坏较大面积的地下隧道网和其中的装备而 MOP 因其超大的“体重” ,内装炸药重量达到 2700 千克虽然只占总重量的 20%,但由于采用了高性能炸药,其威力比以往的钻地炸弹提高数十倍美国空军曾进行了广泛的对比试验,以判断在同一个地点是投下多枚炸弹还是投下一枚大型炸弹的杀伤效果哪个更好?最终还是选择了 MOP。

  2007 年 3 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的一个堆满直升机和吉普车的坑道内进行了 MOP 的首次威力测试,军方对爆炸现场的温度和压强等数据的测量表明,其威力是美国空军现役最大威力弹药的 3.5 倍MOP 的制导方式与 JDAM 类似,也采用 GPS 制导,这使其可以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实施精确攻击除了 GPS 外,MOP 还保留了惯性制导(INS)方案,这使它在 GPS 信号受干扰时仍能较为准确的打击目标该炸弹在尾部安装了 4 个栅格型尾翼,不但可以在炸弹滑翔飞行中调整飞行方向,实施精确打击,而且可以在最后的飞行段,将炸弹调整到多种角度的攻击位置,使其以最有效的攻击角度进行攻击例如,为保证最大钻地深度,炸弹一般以垂直于目标面的角度攻击,这样还可以避免跳弹,错过杀伤位置此外,该炸弹还应用了为 BLU-109 和 BLU-113 钻地弹开发的新型敏感引信,能够精确测量出弹头穿过地下的层数和穿透距离,根据预编好的最佳引爆点来引爆穿透弹头,以达到最大的毁伤效果高空投放,适于隐身突防 MOP 与美国以往大型炸弹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由 B-2 和 B-52 这样的真正轰炸机携载 BLU-82 和“ 炸弹之母”都由 C-130 运输机投放,俄罗斯的“炸弹之父” 虽然使用图-160 轰炸机投放,但从公布情况来看,图-160 只能携带一枚“炸弹之父” ,而 MOP 的 B-2 挂载方案为同时装载两枚炸弹 B-2 最大载弹量接近 23 吨,按照常理无法携带两枚 13.6 吨的 MOP,但该机的机内载油高达 80~90 吨,估计美军会采用减少燃料的方法解决炸弹载荷问题,虽然会缩短 B-2 的航程,但可在前沿机场部署,或增加空中加油的次数。

由于采用了 GPS 制导,B-2 可以在 10 千米以上高空投放 MOP与其它钻地炸弹相比,MOP 中部 4 个短横翼的面积较大,可使MOP 在整体重量较大的情况下还有较大的滑翔距离,而且较高的投放高度也使其可以滑翔更远从战时的投放需要来看,其滑翔距离估计不会低于 20 千米由于 MOP 挂载在 B-2 的弹舱内不影响其隐身性能,这保证在攻击行动中 B-2 可以隐身突防,在首轮打击中重点打击重要目标,同时确保飞机尽早脱离战区,保证机组人员和飞机的安全美军 B-2 和 MOP美国不遗余力地发展 MOP,并不简单的是为了夺取世界第一炸弹的席位,还有更深更多的考虑近年来,美军航空弹药向着小型和超大型两个极端发展在为降低附带损伤发展小弹径炸弹(SDB)的同时,美国积极发展大威力的超大型炸弹,以弥补禁止使用核武器后常规弹药威力的不足但是在钻地炸弹发展中,炸弹钻地深度与威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为保证炸弹有足够的钻地强度,炸弹结构重量的比重就非常大,相应减少了装药量,使爆炸威力不足提高炸药比重后,炸弹强度难以保证钻地深度从 MOP 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前期主要论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2006 年 3 月,美国防威胁削减局主任詹姆斯·泰戈尼利称,MOP 实际是一个测试项目,主要用于了解大型钻地武器的设计原理,采集打击硬目标武器所需的相应参数。

美国早在 2003 年就开始了强力钻地核弹(RNEP)的论证开发但该计划的预算申请在 2005~2007 财年连续三年被国会否决,美国核安全管理局被迫在 2006 年 2 月宣布停止 RNEP 项目RNEP 计划实际可以分为低当量核武器开发、先进概念技术、钻地弹和试验准备四个方面在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式,首先争取常规钻地技术资金的通过在 2005 年 9 月美国参议院国防拨款小组委员会的核钻地弹计划拨款中虽然没有对核钻地弹拨款,但对传统钻地弹的研究拨款 400 万美元这实际使相同技术的钻地弹场地试验仍然可能进行,从而为以后的钻地核弹开发提供相关技术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 2005 年报告称,这种试验的结果对各种钻地弹都适用也就是说,虽然此次钻地核弹的直接经费没有通过,但是其所需要的钻地概念技术研究仍可进行,这为日后钻地核弹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 MOP 服役前,美军对地下目标的打击要么使用“鱼贯攻击” 战术,要么采用 “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