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统计报告制度1、每学期开学初,各班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住址、联系、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是单亲还是双亲外出、家庭具体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2、学校要把本校规范的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和电子报表由专人造册统计,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上报中心学校3、留守儿童的统计上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做到不漏统、不重统,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一、留守儿童之家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 二、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纸质档案、图片档案、光碟音响及电子档案 三、每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活动)结束后要求及时收集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学期结束前及时集中各帮扶志愿者和各班级(班主任)的关爱留守工作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并及时上交学校负责人审核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备查 四、案卷要整洁、清晰、不得丢失 五、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要及时做好平时的帮扶关爱记录和学期结束的“留守儿童成长评价记录”,学期结束前及时将《帮扶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表》等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六、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记载情况,并进行有效指导,根据学校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关爱活动,学期结束前及时将有关记录表活动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制度一、领导重视,建立机构成立以校长、副校长、主任、党团员等为主要成员的关爱“留守学生”成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要摸清“留守儿童”人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家长和代理监护的基本情况等三、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帮扶人与“留守儿童”填写结对帮扶卡,鼓励党员、团员、领导干部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义务委托监护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四、鼓励党团员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负责“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和课外,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和健康成长五、建立义务队伍以党团员为主要力量,成立校外义务员,每人就近负责1-2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情况,定期与学校沟通联系,做好“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六、定期开展情况通报,思想交流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帮扶人、“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沟通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学校每周“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时间不得少于1天,负责儿童安全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每月至少与儿童开展一次谈心活动。
3、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至少与儿童监护人见面一次,督促监护人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教育4、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每月至少通过、书信等途径与家长联系一次,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沟通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5、每年为儿童体检一次6、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儿童普及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文明新风,传播自护技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家站联系制度一、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定期进行联系沟通,报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及有关情况,对家庭教育提出建议二、建立师生结对帮助、学生互助协作制度组织学校教职员工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对口帮助,组织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结对互助三、继续强化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职责通过宣传、培训、检查等形式,开展多样活动,督促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切实履行法定监护责任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教育,引导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留守儿童心理援助制度一、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训,帮助树立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技巧,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质量,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二、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利用“家校通”、“群”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和改进留守儿童关爱手段和方式,缩短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时空距离,实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三、将心灵关爱作为工作重点,对心理有缺陷、情感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和帮助,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学校心理援助制度,培养留守儿童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