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段目标及各章节课程标准要求目 录第三学段目标 2七年级上册 3第一章 有理数 3其次章 整式的加减 3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第四章 图形几何初步 3七年级下册 4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第六章 实数 5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5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5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5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6八年级上册 6第十一章 三角形 6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6第十三章 轴对称 7第十四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7第十五章 分式 7八年级下册 8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8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8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8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9其次十章 数据的分析 9九年级上册 9其次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9其次十二章 二次函数 9其次十三章 旋转 10其次十四章 圆 10其次十五章 概率初步 11九年级下册 11其次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11其次十七章 相像 11其次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11其次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12第三学段目标学问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懂得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把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把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探究并把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把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究并懂得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熟识投影与视图;探究并懂得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懂得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量总体的过程;进一步熟识随机现象,能运算一些简洁大事的概率;数学摸索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争辩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 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经受借助图形摸索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明白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进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究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进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才能;4.能独立摸索,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学问和方法等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才能;2.经受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把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在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过程中,能较好地懂得他人的摸索方法和结论;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判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古怪心和求知欲;2.感受成功的欢快,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士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摸索、合作沟通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一章 有理数七年级上册( 1)懂得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懂得相反数和确定值的意义, 把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确定值的方法, 知道|a|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3)懂得乘方的意义,把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洁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懂得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洁的问题;( 6)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运算器上表示);( 7)明白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运算器进行近似运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其次章 整式的加减( 1)借助现实情境明白代数式(整式),进一步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洁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依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懂得整式的概念,把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就,能进行简洁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能依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经受估量方程解的过程;( 3)把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 图形几何初步(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明白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会比较线段的长短,懂得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把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把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懂得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6)懂得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7)熟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洁的换算,并会运算角的和、差;( 8)懂得余角、补角的概念,探究并把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9)能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懂得对顶角等概念,探究并把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懂得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懂得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把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懂得平行线概念;把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把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把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明白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探究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内错角相等 (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1)明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通过具体实例熟识平移,探究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 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13)熟识并观看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14)通过具体实例,明白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5)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 知道证明要合乎规律, 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16)明白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定一个命题是错误的;第六章 实数( 1)明白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明白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运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明白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确定值;( 4)能用有理数估量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畴;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懂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依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4)对给定的正方形,会选择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它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洁图形;( 5)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6)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7)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并明白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先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能依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把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 能解简洁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明白不等式的意义,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依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洁的问题;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经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明白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运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明白简洁随机抽样;( 3) 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4)通过实例,明白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说明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 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 1)懂得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明白三角形的稳固性及四边形的不稳固性;( 2)探究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把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明白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究并把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把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明白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概念;探究并把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懂得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2)把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把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把握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证明定理: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探究并把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7)探究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8)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9)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始终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10)在尺规作图中,明白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第十三章 轴对称( 1)通过具体实例明白轴对称的概念,探究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能画出简洁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明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4)熟识并观看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