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对比阅读复习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一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足食去食2翻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对比阅读二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以下画线的词吾日三省吾身_传不习乎_饭疏食_非淡泊无以明志_意与日去_2翻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甲文主要运用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的表现手法。
对比阅读三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省吾身责躬省过反躬自省B.淡泊明志弃暗投明眼明手快C.静以修身茂林修竹修桥补路D.悲守穷庐山穷水尽穷凶极恶2翻译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探究: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都非常重视什么?对比阅读四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博学而笃志笃:_年与时驰驰:_淫慢那么不能励精淫慢:_悲守穷庐穷庐:_2翻译以下句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 字,比照鲜明4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对比阅读五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读书之法(曾国藩)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 周易折中 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那么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那么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那么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那么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那么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那么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思而不学那么殆_必有我师焉_ 读书之法_日知所亡_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共三处看书那么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那么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3翻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非高声朗诵那么不能得其雄伟之概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不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根据甲文内容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
5乙文中提到的“四书是指哪四书?请写出具体的书名6乙文中作者用两个比喻将“看书和“读书作比拟,请指出这两个比喻分别是用什么来作比的7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读书学习的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简要分析其好处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一对比阅读一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B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辊已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节选自 世说新语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B.待君久不至/宾至如归C.元方人门不顾/顾此失彼D.而不知其味者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相委而去舍弃B.同坐嗤之认为.笨C.每经危急遭遇D.乃受炙人也接受3翻译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 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4请用三处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5以下对上述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 A 友人发怒前的文字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为下文元方对友人不亢不卑的态度作铺垫;选文 B乃受炙人也有力地回应了上文。
B.选文 A 篇幅虽短,却能以简练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如友人的急躁、心直口快和知错能改,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C.选文 A 中尽管客人认错了,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个细节表达了七岁的孩子特有的童真,富有生活气息D.选文 B 中同坐嗤之属于细节描写,不仅表现同座者对顾荣行为的不理解,还从反面衬托了顾荣的过人之处,为后文埋下伏笔6两那么选文各宣扬了怎样的思想?对比阅读二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公与人围棋,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注释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围棋:下围棋谢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向局:面向棋局客:客人,这里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B.“未假设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的意思C.“意色举止的“色解释为“颜色的意思D.“徐向局的“徐解释为“慢慢地的意思2翻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色举止,不异于常3甲文中“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表现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4甲乙两文都与谢太傅有关,但塑造人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怎样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甲_乙_对比阅读三对比阅读三甲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那么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那么不能化万民节选自 荀子不苟 注释知:同“智,智慧,聪明1解释以下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太丘舍去_友人惭_下车引之_元方入门不顾_不诚那么不能化万物_2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圣人为知矣,不诚那么不能化万民3甲文段强调了“_和“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的重要性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对比阅读四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 相委而去 _ 友人惭 _其一犬坐于前 _ 一狼洞其中_2以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期日中与人期行B.太丘舍去一狼径去C.止有剩骨止露尻尾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翻译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对比阅读五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元方入门不顾选自 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 到西河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须期乃入其为人假设此后汉书郭伋传注释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解释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君与家君期日中_相委而去_及事讫_须期乃入_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遂止于野亭其一犬坐于前B.计日告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D.去后乃至屠乃奔倚其下3翻译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其为人假设此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三处行 部 既 还 先 期 一 日 伋 为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表达诫子书对比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那么悯蚕妇;每餐一食,那么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却:摒除恣:任凭持:依,凭借吉:桔祥贼:敌人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无以广才_不能治性_太宗尝谓皇属曰_乃可永久富贵_2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3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4阅读文章,根据语境填空小钟与你共同看到了这段文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你:我觉得太宗跟诸葛亮有共同的观点,诸葛亮说要“俭以养德,太宗那么具体地对皇族提出“_(请用原句答复)的要求,食堂里张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这个意思钟:是的但是两个人告诫后人的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你: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_唐太宗告诫皇属的目的是_钟: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对比阅读二【甲】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凝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睛,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 5 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那么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那么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获; 植物名,形状像芦第凝然有声很高的声望麓 竹编的盛物器具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非淡泊无以明志_悲守穷庐_遂以文章名冠天下_修母尝谓之曰_2翻译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3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4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对比阅读三【甲】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彼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注释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感:通“憾,怨恨1解释淫慢那么不能励精_险躁那么不能治性_年与时驰 _非宁静无以致远_2翻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