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 与 乐业,议论文(演讲稿) 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的种类(按照论证方法分类) 1.立论文 2.驳论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析题,敬业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 (“发愤忘食”),乐业 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 (“乐以忘忧”),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即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一:揭示中心观点:“敬业乐业”1),二: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28),三:勉励人敬业乐业,即责任心、趣味9),25:论述“有业”的重要6、7:论述“敬业”的重要8:论述“乐业”的重要文章结构,探究课文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注意找出主要段落的中心句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第一部分,引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第一层:论述“有业”的必要,,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反面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正面举例论证,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正反(有业、无业)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强调“有业”的必要性,,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这一层为下文论述作铺垫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第二部分,第二层: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引用论证,,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2、为什么要“敬业”?,,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的道理,(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第二部分,3、怎样“敬业”,庄子名言,曾文正名言,孔子名言,,引用论证,,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正面举例论证,,,强调论证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从反面说理,第二部分,第二层:论述“乐业”的重要性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正面说理论证,2、两种人生 表现,,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反面举例论证,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3、怎样“乐业”,,从四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课文小结,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引名言,举事例,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作者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请你试试 为“有业之必要”列出几条理由,(体会“讲道理”论证的方法),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自己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4、试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两个例子。
居里夫人从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异常艰辛和枯燥,但他们怀着一定找到“镭”的坚定梦想,从不因为无聊、艰苦而放弃,最终发现了“镭”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孔祥瑞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你同意吗?作者目的在于说明什么道理?这一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同意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往往都要承受压力,面对挑战,但当解决重重困难,获得美满的结果时,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因为有些职业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创造乐趣的客观条件如包装工、掏粪工等),作者的目的在于说明:人应该“乐业”,只有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来,才会感到生活有价值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强调了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的重要性为什么说“敬字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如何理解“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凡正当的职业,就其性质来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大众都是有益的。
所以说“其性质都是可敬”第七段中说,职业不同,只要敬业,就有同一个价值这与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矛盾吗?,不矛盾前者从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来说;,后者是从才能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因此,“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即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为后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教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阅读课文第八段,答题: 1、作者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告诫青年学生们: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回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从中寻找出乐趣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敬业,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根据本文的观点写一段劝告他的话我们现在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工作和生活打基础的因为只有现在刻苦学习,才能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善于从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本来也许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会渐渐变得趣味无穷今天,什么是“乐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一:在工作、学习中寻找快乐 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