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考研 |壬子癸丑学制 | 名词说明学问点壬子癸丑学制,又称 1912― 1913 年学制初等训练专业( 7 年)壬子 不分设男校女校癸丑中等训练段( 4 年)学制初等学校校高等学校校设中学,不分级但特地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高等训练段 设立高校不分级主系列之外设立 师范类,实业训练类主要内容|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壬子癸丑学制: 1912 年 9 月初,训练部正式公布了 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 ,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 1913 年训练部又间续公布了一些 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详细化;这些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 1912 ―1913 年学制;学制体系为划分为 三段四级 ;初等训练专业分初等学校校和高等学校校两级共 7 年,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训练段设中学四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高等训练段不分级,设立高校;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校中,主要有 :一为师范类;二为实业训练类;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历史背景1911 年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暂时政府,对训练开头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改革;关于学校的系统问题,训练部曾规定了一个学校体系,并附有 9 条说明; 1912 年 9 月公布,称为《壬子学制》;自该新学制公布至 1913 年 8 月,又间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 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为又总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宗旨学校训练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 培育国民道德之基础, 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学问技能为宗旨;中学校以完成一般训练,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取消了清末的文实分科制度;特地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特地|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人才为宗旨,分政法,医学,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商船和外国语各类;高校以国家需要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等 7 科;各科再分为如干门(相当现在高校中的系);师范学校以造就学校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学问技能为目的;纵横体系纵向学制系统该学制规定:儿童从 6 岁入学到 23 , 24 岁高校毕业,整个学程为17 年或 18 年,分三段四级;第一阶段为初等训练;分两级:初等学校4 年,为义务训练,毕业后可入高等学校校或乙种实业学校;高等学校 3年,毕业后可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其次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校 ,学制 4 年, 毕业后可入高校, 特地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第三阶段为高等训练;设高校本科 3 年或 4 年,预科 3 年;特地学校本科 3 年毕业 (医科 4 年),预科 1 年;此外,下设蒙养院,上有高校院,不计年限;横向学制系统除去上述自学校, 中学到高校的一般训练系统外, 仍有师范训练和实业训练两系统;师范训练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师范学校本科 4 年,预科 1 年;高等师范学校本科 3 年,预科 1 年;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均为 3 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各类;分别实施完|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全或简易一般实业训练;在推行新学制的同时, 训练部于 1912 年 9 月,10 月先后颁布了 《学校校令》,《中学校令》,《特地学校令》,《高校令》,《 师范训练令》, 1913 年 8 月颁布《实业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学校设备,入学条件,教职员任用,经费及领导治理都作了详细规定;影响学制改学堂为学校,废止了尊孔读经,取消了进士出身嘉奖,确定了妇女的受训练权益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筹办各级女子学校 ;该学制施行到 1922 年,为中国训练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