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6.04KB
约57页
文档ID:332456520
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_第1页
1/57

20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B. 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C. 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D. 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D项,“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中“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赏析有误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作者发出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是无中生有,向上推溯一至八句,诗人并没有写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并推己及人,“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意思是“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意思是: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想象的内容,城南边的那座终南高山,恐怕也会被那雨水淹没漂走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进行抒情,前面的诗句写到诗人要造访朋友因雨受阻,所以诗人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运用夸张和想象写出了雨大,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结合注释背景“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但是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面对当前的局势,杜甫以诗代谏,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故答案为:⑴D;⑵ 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

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⑵该题考查写景手法以及情感的分析这就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写景的手法,分析情感需要考生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①曹雪芹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注释】此诗为《红楼梦》中大观园众姐妹“海棠诗社”结社后首次咏诗时探春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写景,交代了秋天雨后黄昏的时令特征,这是白海棠生长的环境B.一般咏物诗描摹物象都由实而虚,本诗却直接切入白海棠的精神气韵,从“神”上入笔,突出赏花人的超凡脱俗C.颈联描写海棠的“形”倩影三更月有痕”,将带着雨珠的白海棠描写成独自落泪的美人,楚楚动人D.尾联化用唐代刘兼《海棠花》诗“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写海棠在黄昏中多情地伴着诗人吟咏。

2)这首咏物诗塑造了白海棠怎样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 答案:C解析: (1)C(2)海棠形象:花色洁白、姿态柔弱、气质孤高.手法:①烘托;用斜阳、寒草、重门等清冷幽僻的环境烘托海棠孤独高洁的形象;②拟人:把海棠比作一位冰肌玉骨的仙子,突出海棠美丽的形象和高洁的气质;③比喻:把海棠高洁的精神比作美玉 【解析】【分析】(1)C项 ,“将带着雨珠的白海棠描写成独自落泪的美人,楚楚动人”,全篇塑造了海棠花色洁白、姿态柔弱、气质孤高的形象,“倩影三更月有痕”意思是 月亮出来照亮了白海棠美好的身影,而不是独自落泪的美女 (2)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此处写景,渲染氛围,用斜阳、寒草、重门等清冷幽僻的环境烘托海棠孤独高洁的形象;“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此处运用比喻,把海棠高洁的精神比作美玉,生动形象地突出花色洁白的形象特点;“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花蕊一点点更显得白海棠娇怯多姿倩影三更月有痕:月亮出来照亮了白海棠美好的身影,此处运用烘托手法突出白海棠姿态柔弱的形象特点;“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此处运用拟人手法,把海棠比作一位冰肌玉骨的仙子,突出海棠美丽高洁的气质特点。

故答案为:⑴C; ⑵海棠形象:花色洁白、姿态柔弱、气质孤高.手法:①烘托;用斜阳、寒草、重门等清冷幽僻的环境烘托海棠孤独高洁的形象;②拟人:把海棠比作一位冰肌玉骨的仙子,突出海棠美丽的形象和高洁的气质;③比喻:把海棠高洁的精神比作美玉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翻译】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象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不要说白衣仙女得道成仙飞天去,白海棠多情地陪伴我吟咏到黄昏​这首诗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颔联写海棠之白;颈联写海棠之柔;尾联写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贾探春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运用烘托、拟人、比喻手法,结合诗句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祖咏曾游宦范阳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燕台一去”就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落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B. 前两联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反衬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C. 颔联中反射着寒光的“万里”“积雪”,暗示了条件的艰苦,但读来并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反而显得异常壮伟D.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所见所闻,抒望中所感,格调髙昂,感奋人心,体现盛唐诗歌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2)诗歌尾联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用典②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诗人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

③运用典故,使得情感表达丰富而含蓄蕴藉 【解析】【分析】(1)B项,反衬,错误,应该是暗写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前两联没有用反衬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暗写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 (2)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表达了诗人也想和班超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突出诗人的报国之志,考生据此分析即可用典的作用一般是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用典②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诗人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③运用典故,使得情感表达丰富而含蓄蕴藉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1)    诗歌颈联广受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