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驻足《《孝亲敬老歌孝亲敬老歌》》前前王 麟运城市区北部有一公园式的旅游景点,那就是名扬天下的“舜帝陵” 市区有两条大道驱车 10 多分钟即可直达,公交车也只需半个小时,极为方便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别具一格的彩虹大门,高大而宽阔,雄伟而壮丽,配以东西两侧的 12 尊中华龙柱和抚琴吟咏《南风歌》的重华汉白玉巨幅雕像,气魄就更大了进了大门,一首由李宝库作词、孟庆云谱曲的《孝亲敬老歌》特别吸引眼球我在此伫立良久,思索再三,并将歌词抄录下来,以资共勉:“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其所以不惜笔墨引用“敬老歌”全文,不仅因其竖立于此,显得特别得体、协调、发人深思,催人猛省,还因词作者同我有着一种特殊关系李宝库,山西省潞城市人,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国家老龄委主任。
这样一位大官同我能有何关系,还冠以“特殊”二字?!上世纪 60 年代初,我在长治一中任教时同其有过一段也算师生关系我进校时,他已升入高三,我不曾带过他的课,但他们的语文老师唐砥中先生与我同室,就这样彼此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和一些有关情况唐砥中先生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就业于台湾,解放前夕不知如何回到北京还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反右后下放到长治一中任教,文革中以多种“反动”身份被专政,主要是国民党特务之嫌我当时在校专案组工作,对“五类分子”比较宽大同情,加之平时对其的敬佩和崇拜,以及他对我的帮助和关照,应该说我们俩是互帮互助的友人了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在运城地区民政局任副局长期间,李宝库代表民政部参加山西省在我区召开的现场会,由一位副省长和省民政厅各厅长作陪我是个不攀高结贵之人,所以仕途不畅,因与李部长有特殊之处,便于晚饭后硬着头皮来到了宾馆的小会议室当时省地有关领导正在同李寒暄,我的出现令他们愕然我离开长治已 20 多年,至此 30 多年不知李的消息(当然也无须知道) ,在这种场合见面彼此都很兴奋我们俩谈起往事后,各位领导便纷纷告退或悄然离去李很客气地说:“我应该叫你老师 ”我则谦恭地说:“哪里哪里,您是民政部长,我只是个基层民政工作者。
” 话匣子打开后,说了许多,特别是有关唐的事李告诉我唐平反后回文化部任司长,他们常见面,多有往来我为党的政策叫好,为唐老祝贺,更为李部长的敬老尊师作为所感动,他的言行就是对“敬老歌”的最好诠释他为人们做出了好榜样,任民政部副部长、老龄委主任实在是太名副其实了李宝库退休后告别繁华热闹的首都,回到田园静霭农村老家的慈母身旁,为 90 多岁的老母尽孝道,得到了上下左右的一致赞赏,这些是我从《中国民政》和《山西民政》等杂志上看到的近年李再次来到运城瞻仰舜帝陵,并对河东儿女作了德孝报告,继续发挥余热,致力于传承德孝文化的神圣工作我为有这样的“学生”骄傲,我更为党和国家在新的形势下狠抓德孝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认真落实的精神而感动在《孝亲敬老歌》前,我羞愧难当,首先想到的是我对母亲的不孝我两三岁时失去了父亲,他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母亲则含辛茹苦百般艰难地将我们兄弟两人抚养成人当我们生活有所好转,孝敬有了经济基础和宽裕环境时,她却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由于我工作一直较忙,连老人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当我带着妻儿赶回老家时,她已安详地躺在了棺材里,我虽痛不欲生,撕心裂肺,但丝毫于事无补,只能久久生活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无奈之中。
所以,诚望双亲尚健在的朋友们,能抓紧时间孝敬父母、尊重长者,且不可因某种原因给自己留下过多的遗憾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古有“24 孝” ,近年又有新的“24 孝”出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体现当时道德标准提出来的旧“24 孝” ,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新的“孝经”来更替“新思维” ,指导孝行动,于是,新的“24 孝”便应运而生了新“24 孝”是一个起点,是一个参考的坐标,这么做了以后,绝不仅仅是老人感到快乐,作儿女的也一定会很快乐的孝是我们的民族基因,是我们中华民族关于爱和善的文化表达,是一种尊严和温暖,是一种新的家庭文化观念的宣传推广,每个人都可以“观照反省” 现代社会,养老并不完全依赖子女,由于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国家、社会和老人自己已经可以解决全部或部分养老时的经济供养此时,孝已由一种目的变为一个过程,更加注重内心,注重对长辈的尊敬,注重对长辈的心灵进行抚慰孝顺、孝顺,顺着老人的心意去做,才是真正的敬老孝亲,代代相传,优良民族传统才能得以发扬光大诚望大家能用新“24 孝”对照自己,看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改进请记住 2013 年 7 月 1 日生效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 18 条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和江苏省无锡市当天判决的全国首例精神赡养案,精神赡养不应成为老年人稀缺的权利附:新旧附:新旧“24“24 孝孝””旧“24 孝”:(1)孝感动天 (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 (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 (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 (15)行佣供母(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18)卧冰求鲤(19)扼虎救父(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22)乳姑不怠(23)涤亲溺器(24)弃官寻母 新“24 孝”:(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地址:运城市盐湖区杏林嘉园 9 号楼 3 单元 901:18735977369 130080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