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卷(2)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2013秋•龙南县校级期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它们的( )A.猜想假设 B.科学探究 C.设计实验 D.交流合作【考点】2Q:物理学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 :应用题;5AA:其他综合题.【分析】学习物理的方法与科学家们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一样都是科学探究.【解答】解: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去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探究,并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2.(2分)(2015秋•扬州校级期末)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m B.170m C.200m D.230m【考点】6A:速度的计算;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先根据通过第一座桥时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出平板车的速度,因为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用了20s的时间,这样利用路程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通过第二座桥的总路程,最后用总路程﹣车长=第二座桥的桥长.【解答】解:由题意知s车=30m,s桥1=70m通过第一座桥时,车通过总路程S=s车+s桥1═30m+70m=100mV车===10m/s当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故车通过总路程S2=v车×t2=10m/s×20s=200m因为车通过总路程S2=s车+s桥2所以s桥2=S2﹣s车=200m﹣30m=170m故选B.【点评】本题要注意:1、车过桥的问题总路程要加车长;2、通过第一座桥和通过第二座桥时有个物理量没有变化,即以同样的速度的行驶. 3.(2分)(2013•保康县模拟)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合理的是( )A.手掌的宽度约为1dm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8℃【考点】63:长度的估测;13:温度;61:时间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22 :学科综合题;4H :估算法.【分析】结合生活实际中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和时间,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左右,10cm=1dm,故本选项正确;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左右,故本选项错误;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错误,故本选项错误;D、人的正常体温在37℃,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体物理量进行合理估测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2分)(2012•德州)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13:温度;63:长度的估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29 :估算题;43 :推理法.【分析】解答本题我们需要掌握估测法: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为1.1m/s左右,5m/s应该是骑自行车的速度.故A不符合实际;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的正常体温为37℃,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张纸的厚度在0.1mm以下.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5.(2分)(2013秋•荣昌县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105μm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30m/s【考点】63:长度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165×104μm=1.65×106μ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200mm,2B铅笔的长度比此数值小一些.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在30km/h=30×≈8.3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6.(2分)(2012秋•环县校级期末)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人的身高为172dm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考点】63:长度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72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那么5min=300s,通过的路程为:s=vt=1.2m/s×300s=360m,此选项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7.(2分)(2016秋•锦屏县校级期中)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考点】63:长度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 :应用题;33 :参照思想;4H :估算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在20cm左右,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长约18cm,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高度约为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厚度略大于75μm,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8.(2分)(2012秋•曲阜市期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一节课的时间是45s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考点】63:长度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29 :估算题;34 :比较思想;4H :估算法.【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物理量要有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是对生产和生活的切身了解,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对解题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与自己的身高170cm做比较,可知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不是45s,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mm=1.85cm,不符合实际情况.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人的正常百米跑需时间20秒,速度为100m÷20s=5m/s,则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9.(2分)(2014•镇赉县模拟)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考点】51:机械运动;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72:运动和力.【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B、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选 B.【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10.(2分)(2013秋•福田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图中B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B刻度尺的放置是错误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故选项A和C错误,B正确;A刻度尺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2.20cm;B的放置错误,故其读数2.2cm也是错误的,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测量仪器,不同仪器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它仪器,应特别注意. 11.(2分)(2015秋•仙游县期末)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