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设计📋 一、单元整体框架项目内容说明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二年级上册核心内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课时建议约4-5课时单元目标掌握运算方法,理解算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感和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目标维度具体内容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的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并能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28214; 四、分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通常包含4个课时,以下是各课时核心内容与教学要点:课时课题核心内容教学要点1谁的得分高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探索并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计算;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秋游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探索并掌握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运用连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练习一巩固与应用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谁获胜”等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能口算则口算,也可分步竖式或连加竖式)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o 出示主题图(如套圈比赛得分统计表)o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o 引出问题:“他们谁说得对?到底谁获胜?”激发探究欲望2. 探索新知,研究算法(15分钟): o 估一估:先让学生估一估谁的得分高,培养估算意识o 算一算:独立尝试计算总分(如淘气:24+30+41)。
o 说一说:小组交流算法,全班汇报 § 可能出现的方法: § 口算:20+30+40=90, 4+1=5, 90+5=95§ 分步竖式:先算24+30=54,再算54+41=95§ 连加竖式: markdownmarkdown复制markdown复制 24 30+ 41----- 9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对比优化: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 巩固练习,应用提升(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题目o 游戏:如“数学接力”(小组合作完成连加计算)4. 课堂小结(5分钟): o 今天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5. 布置作业(5分钟): o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o 找一找生活中用连加解决的问题第二课时:《秋游》(连减运算)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能运用连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减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 o 口算或竖式计算简单的连加题。
o 出示“秋游”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2. 探究新知(15分钟): o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如90-45-25或90-(45+25))o 探索计算方法: § 分步竖式:先算90-45=45,再算45-25=20§ 连减竖式: markdownmarkdown复制markdown复制 90 -45----- 45 -25----- 20§ 先加后减:先算45+25=70,再算90-70=20o 交流比较不同方法3. 巩固练习(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题目4. 课堂小结(5分钟): o 计算连减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5. 布置作业(5分钟): o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第三课时:《星星合唱队》(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 o 出示“星星合唱队”情境图: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毕业9人,又新加入15人现在有多少人?o 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理解“毕业”是减少,“新加入”是增加2. 探究新知(15分钟): o 学生尝试列式:52-9+15o 探索计算方法: § 分步计算:先算52-9=43,再算43+15=58§ 竖式计算: § 方法一:分步写竖式§ 方法二:尝试写成一个竖式(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o 交流算法,明确运算顺序3. 巩固练习(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题目4. 课堂小结(5分钟): o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运算顺序,竖式的书写规范)5. 布置作业(5分钟): o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128161; 五、教学实施建议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如购物、游戏得分、乘车、合唱队人数变化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算的意义2. 注重算法多样化与优化: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口算、竖式、分步、综合),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简便的方法3. 加强估算教学:在计算前鼓励学生先估一估结果的大致范围,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培养数感。
4.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检查,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5. 关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128221; 六、板书设计建议(以连加为例)markdownmarkdown复制markdown复制谁的得分高——100以内数的连加淘气:24 + 30 + 41 = 95 (分)方法:1. 口算:20+30+40=90, 4+1=5, 90+5=952. 竖式: 分步: 连加: 24 24 + 30 + 30 ----- ----- 54 54 + 41 + 41 ----- ----- 95 95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七、常见错误与应对策略· 错误:竖式计算时数位不对齐;进位加法忘记加进上来的数;退位减法忘记减退位的数;运算顺序错误(特别是加减混合)· 策略:强调整数位对齐的重要性;在进位数字或退位点上做标记;加强针对性练习;明确运算顺序。
129520; 八、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算法表达的清晰度、合作交流的意识· 书面评价:通过练习、作业检测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多样化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这份教案设计能为您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记得根据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祝您教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