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方案📋 一、单元整体框架项目内容说明单元名称第三单元《乘法》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四年级上册核心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包括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用乘法估算大数;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算式规律(如1×1, 11×11, 111×111等的规律);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建议共9课(建议10-12课时)单元主题计算小能手——掌握运算本领,探索数字奥秘,解决生活问题最终成果举办“巧算大师”挑战赛,制作《我的乘法探索手册》🎯 二、单元教学目标目标维度具体内容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对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并发现有趣的算式中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能运用乘法的知识和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体验、对比分析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估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计算器);尝试借助直观模型、实际情境和计算工具分析和解决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工具性;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智慧;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合作交流、规范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算理、算法、竖式);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理解并运用乘法运算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并合理使用口算、估算、笔算或计算器128214; 四、课时安排与核心内容本单元共9课,核心内容如下:课时课题核心内容主要探究活动1-2《卫星运行时间》结合“卫星运行”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自主探索算法(口算、列表、竖式);交流算法;理解算理;对比优化;巩固练习3《有多少名观众》结合“体育场”情境,学习用乘法估算较大数量;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如“分块估算”);体会估算的价值。
情境引入;讨论估算策略;实践操作(如用报纸估算);交流方法;归纳总结4《神奇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功能(ON, OFF, AC, CE, 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等);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认识计算器;操作练习;了解计算工具演变;感受计算器的便捷与局限5《有趣的算式》探索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如1×1, 11×11, 111×111等的规律;142857的规律;9的规律等);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观察算式;计算验证;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6《乘法结合律》探索并理解乘法结合律:(a×b)×c = a×(b×c);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举例计算;发现规律;归纳定律;用字母表示;应用简便计算7《乘法分配律》探索并理解乘法分配律:(a+b)×c = a×c + b×c;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举例计算;发现规律;归纳定律;用字母表示;应用简便计算(正用、逆用)8-9《练习三/四》整理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和应用的熟练程度;能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多种形式的练习(计算、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查漏补缺;应用拓展。
128269; 五、分课时教学设计 (精选)第一、二课:《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 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其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解决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卫星运行情境视频或图片· 学生:练习本、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o 播放卫星运行视频或出示图片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它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o 列出算式:114 × 212. 探索与体验(20分钟): o 活动一:估算 § “先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如110×20=2200;120×20=2400)o 活动二:探索算法 §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14×21§ 小组交流不同的算法: § 方法一:分步口算: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 方法二:表格法(列表格计算)§ 方法三:竖式计算(重点): markdownmarkdown复制markdown复制 114× 21----- 114 (114 × 1 个位上的1)2280 (114 × 20 十位上的2,注意末尾0的占位,实际是228个十)-----2394§ 关键讨论:竖式计算中,2280末尾的0为什么要写?(因为是114×20得到的,表示228个十)、如何对位?(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o 活动三:尝试练习 § 计算:135×74,408×2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 讨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 巩固应用(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习题4. 课堂小结(5分钟): o 三位数乘两位数,怎么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5. 作业设计: o 探究题:尝试用竖式计算125×48,并说说计算过程第三课:《有多少名观众》(估算,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合理的估计· 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乘法估算较大数量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体育场全景图、部分座位特写图·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 o 出示大型体育场座无虚席的图片这么大的体育场,大约能坐多少名观众呢?我们怎样才能估计出来?”2. 探索与体验(20分钟): o 活动一:讨论估算策略 § 引导策略:化整为零将整个体育场分成若干大致相同的部分§ 方法1:先估计一小部分(如一排、一个看台)的人数,再乘份数(总排数、看台数)§ 方法2:先估计每份(单位)数量,再乘份数o 活动二:尝试估算 § 出示体育场部分放大图(如数出一排大约有20个座位,一个看台有30排)§ 计算一个看台大约人数:20×30=600(人)§ 数出大致有几个看台(如50个),计算总人数:600×50=30000(人)§ 强调:估算重要的是策略和过程,结果可以是一个范围o 活动三:交流与优化 § 不同小组分享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哪种方法可能更准确?3. 巩固应用(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习题(如估计报纸一版字数、一碗黄豆粒数等)。
4. 课堂小结(5分钟): o 今天学习了什么估算策略?(化整为零)5. 作业设计: o 实践题:回家估计一下一袋米有多少粒(可先数出一小杯的粒数)128161; 六、教学实施建议· 紧扣“算理理解”,筑牢运算基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机械的算法操练上,必须借助直观模型(如点子图)、情境意义或旧知迁移,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理解每一步乘积表示的意义及其对位原理,特别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得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实现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机统一· 突出“估算价值”,发展数感应用:估算不仅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数感和应用意识的有效载体要设计需要估算的真实情境(如体育场人数、报纸字数、豆子粒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学习“化整为零”等基本策略,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并能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避免为估算而估算· 注重“算法多样”,尊重个体思维:在探索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口算、笔算、估算、使用计算器)。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不同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境,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自主优化选择,感受策略的多样性· 强化“工具使用”,提高探索效率:计算器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计算工具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其基本功能键,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在遇到大数计算或探索规律时,能想到并使用计算器,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本身上,体会工具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明确笔算等基本功的重要性,懂得合理选择计算工具· 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 o 模型思想: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乘法模型表示→求解→回归实际检验的过程,感受数学模型的应用o 归纳推理思想:在《有趣的算式》中,引导通过观察特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概括的过程,发现数学规律,发展推理能力o 函数思想: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初步感受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依存关系· 关注“良好习惯”,受益长远学习:从四年级开始,要着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特别是进位加法)、规范书写(数位对齐、字迹工整)、及时验算、检查反思等这些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128221; 七、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含丰富的情境图、动画演示算理、互动游戏)· 实物教具: o 操作类:计算器(确保学生人手一个)、点子图学习单o 情境类:体育场座位图、报纸、豆子(用于估算活动)·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练习本· 文本资料:学生活动记录表、探究学习单、分层练习题卡· 环境创设:教室墙报可布置“乘法的世界”主题,张贴学生收集的趣味算式、估算实例、数学文化知识等⚠️ 八、单元评价建议评价应过程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活动表现并重评价维度具体表现评价方式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合理进行乘法估算;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观察、口头问答、作业分析、单元小测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算法探索、估算策略讨论和规律发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