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方案

je****34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39KB
约7页
文档ID:61494250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方案_第1页
1/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方案📋 一、单元整体框架项目内容说明​单元名称​第三单元《乘法》​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四年级上册​核心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包括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用乘法估算大数;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算式规律(如1×1, 11×11, 111×111等的规律);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建议​共9课(建议10-12课时)​单元主题​计算小能手——掌握运算本领,探索数字奥秘,解决生活问题​最终成果​举办“巧算大师”挑战赛,制作《我的乘法探索手册》🎯 二、单元教学目标目标维度具体内容​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对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并发现有趣的算式中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能运用乘法的知识和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体验、对比分析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估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计算器);尝试借助直观模型、实际情境和计算工具分析和解决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工具性;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智慧;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合作交流、规范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算理、算法、竖式);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理解并运用乘法运算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并合理使用口算、估算、笔算或计算器128214; 四、课时安排与核心内容本单元共9课,核心内容如下:课时课题核心内容主要探究活动1-2​​《卫星运行时间》​​​结合“卫星运行”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自主探索算法(口算、列表、竖式);交流算法;理解算理;对比优化;巩固练习3​​《有多少名观众》​​​结合“体育场”情境,学习用乘法估算较大数量;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如“分块估算”);体会估算的价值。

情境引入;讨论估算策略;实践操作(如用报纸估算);交流方法;归纳总结4​​《神奇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功能(ON, OFF, AC, CE, 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等);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认识计算器;操作练习;了解计算工具演变;感受计算器的便捷与局限5​​《有趣的算式》​​​探索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如1×1, 11×11, 111×111等的规律;142857的规律;9的规律等);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观察算式;计算验证;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6​​《乘法结合律》​​​探索并理解乘法结合律​:(a×b)×c = a×(b×c);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举例计算;发现规律;归纳定律;用字母表示;应用简便计算7​​《乘法分配律》​​​探索并理解乘法分配律​:(a+b)×c = a×c + b×c;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举例计算;发现规律;归纳定律;用字母表示;应用简便计算(正用、逆用)8-9​​《练习三/四》​​​整理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和应用的熟练程度;能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多种形式的练习(计算、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查漏补缺;应用拓展。

128269; 五、分课时教学设计 (精选)第一、二课:《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 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其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解决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卫星运行情境视频或图片· 学生:练习本、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o 播放卫星运行视频或出示图片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它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o 列出算式:114 × 212. ​探索与体验(20分钟)​​: o ​活动一:估算​ § “先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如110×20=2200;120×20=2400)o ​活动二:探索算法​ §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14×21§ 小组交流不同的算法: § ​方法一:分步口算​: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 ​方法二:表格法​(列表格计算)§ ​方法三:竖式计算​(重点): markdownmarkdown复制markdown复制 114× 21----- 114 (114 × 1 个位上的1)2280 (114 × 20 十位上的2,注意末尾0的占位,实际是228个十)-----2394§ ​关键讨论​:竖式计算中,​2280末尾的0为什么要写?​​(因为是114×20得到的,表示228个十)、如何对位?​​(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o ​活动三:尝试练习​ § 计算:135×74,408×2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 讨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 ​巩固应用(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习题4. ​课堂小结(5分钟)​​: o 三位数乘两位数,怎么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5. ​作业设计:​​ o ​探究题​:尝试用竖式计算125×48,并说说计算过程第三课:《有多少名观众》(估算,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合理的估计· 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乘法估算较大数量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体育场全景图、部分座位特写图·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 o 出示大型体育场座无虚席的图片这么大的体育场,大约能坐多少名观众呢?我们怎样才能估计出来?”2. ​探索与体验(20分钟)​​: o ​活动一:讨论估算策略​ § 引导策略:​化整为零将整个体育场分成若干大致相同的部分§ 方法1:先估计一小部分​(如一排、一个看台)的人数,再乘份数​(总排数、看台数)§ 方法2:先估计每份​(单位)数量,再乘份数o ​活动二:尝试估算​ § 出示体育场部分放大图(如数出一排大约有20个座位,一个看台有30排)§ 计算一个看台大约人数:20×30=600(人)§ 数出大致有几个看台(如50个),计算总人数:600×50=30000(人)§ ​强调​:估算重要的是策略和过程,结果可以是一个范围o ​活动三:交流与优化​ § 不同小组分享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哪种方法可能更准确?3. ​巩固应用(10分钟)​​: o 完成教材“练一练”相关习题(如估计报纸一版字数、一碗黄豆粒数等)。

4. ​课堂小结(5分钟)​​: o 今天学习了什么估算策略?(化整为零)5. ​作业设计:​​ o ​实践题​:回家估计一下一袋米有多少粒(可先数出一小杯的粒数)128161; 六、教学实施建议· ​紧扣“算理理解”,筑牢运算基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机械的算法操练上,必须借助直观模型(如点子图)、情境意义或旧知迁移,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理解每一步乘积表示的意义及其对位原理,特别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得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实现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机统一· ​突出“估算价值”,发展数感应用​:估算不仅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数感和应用意识的有效载体要设计需要估算的真实情境​(如体育场人数、报纸字数、豆子粒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学习​“化整为零”等基本策略,​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并能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避免为估算而估算· ​注重“算法多样”,尊重个体思维​:在探索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口算、笔算、估算、使用计算器)。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不同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境,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自主优化选择,​感受策略的多样性· ​强化“工具使用”,提高探索效率​:​计算器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计算工具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其基本功能键,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在遇到大数计算或探索规律时,能想到并使用计算器,​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本身上,​体会工具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明确笔算等基本功的重要性,懂得合理选择计算工具· ​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 o ​模型思想​: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乘法模型表示→求解→回归实际检验的过程,感受数学模型的应用o ​归纳推理思想​:在《有趣的算式》中,引导通过观察特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概括的过程,发现数学规律,发展推理能力o ​函数思想​: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初步感受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依存关系· ​关注“良好习惯”,受益长远学习​:从四年级开始,要着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特别是进位加法)、规范书写(数位对齐、字迹工整)、及时验算、检查反思等这些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128221; 七、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含丰富的情境图、动画演示算理、互动游戏)· ​实物教具​: o ​操作类​:​计算器(确保学生人手一个)、点子图学习单o ​情境类​:​体育场座位图、报纸、豆子(用于估算活动)​·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练习本· ​文本资料​:学生活动记录表、探究学习单、分层练习题卡· ​环境创设​:教室墙报可布置“乘法的世界”主题,张贴学生收集的趣味算式、估算实例、数学文化知识等⚠️ 八、单元评价建议评价应过程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活动表现并重评价维度具体表现评价方式​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合理进行乘法估算;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观察、口头问答、作业分析、单元小测​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算法探索、估算策略讨论和规律发现活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