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附件项目名称:香蕉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项目简介:香蕉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在鲜果贸易中排名第一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消费量在全球排名第一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 无法进行杂交育种,导致高产优质主栽品种缺乏,同时还存在种苗繁殖效率低、 生产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因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国内相关科研单位 及企业,在科技项目支持下,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科技攻关,历经20 多年, 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研究成果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 国香蕉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创新点 1. 创新利用收集的种质资源,选育出桂蕉 6 号、巴西蕉 2 个香蕉主栽品种和广粉 1 号等 6 个特色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香蕉种植面积 80%,显著提高 我国香蕉产业的良种覆盖率 创新利用收集的 302 份核心种质资源,其中引自 澳大利亚的 GB6-3 和 Nanicao 两份种质材料 , 经过多代组培纯化和连续继代诱 变培养,选育出桂蕉 6 号和巴西蕉两个优良的主栽品种,平均产量分别比威 廉 斯品种高 14.3%和 12.9%,推广面积占全国 75%;从核心种质资源中 选育出 6 个特色新品种,推广面积约占全国 5%,其中广粉 1 号和金粉 1 号占全国粉蕉面 积90%。
创新点 2:国内首 创了香蕉组培苗“ 袋培养” 、“暗培 养”和病毒检测三项核 心技术,优化组培快繁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种苗繁殖效率 2000 倍,构建 国际领先的香蕉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培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蕉生物技术 产业,建成世界最大的组培苗生产基地,占全国组培苗市场 70% 袋培养技术 简化了组培苗生产全过程,使各生产环节效率倍增;暗培养技术采用自然弱光, 使空间利用率提高 3倍,省电约 0.01 度/ 株;组培苗病毒检测技术及时淘汰带病毒的组培快繁种芽,使发病率由 92.5%降至 1%以下;通过种 芽遴选、培养基配方优化、增殖代数限制、培养温度调控、变异芽和变异苗筛除等技术的研发与 应用,优化组培快繁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质量创新点3.研发了香蕉防寒关键技术,实现香蕉种植区域北移,研发病虫害防控、高效施肥、果实养护和保鲜贮运核心技术,并集成无伤采收等配套技术, 创建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使国产蕉自给率达到 96%抗寒技术使冬季寒 害发生时,寒害发生率由 96%降至 5.7%,促进植蕉区安全北扩,收获期提早 60-65 天;高效施肥技术实现节水 40%,节省劳力 40%,节省化肥 48 公斤 /亩; 保鲜贮运技术延长保鲜期 40 天,延长 货架期 3 天,减少采后损失 25%;果实养 护技术和无伤采收技术显著改善香蕉品质,减少损伤,节省劳力,使优质果 率 提高到 90%。
选育的新品种累计推广 7419 万亩,占 我国香蕉面积 80%;建成世界最大的香蕉组培苗生产基地,累计推广组培苗 24 亿株,市场占有率 70%,并远销东盟多国;建立了全产业链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使全国香蕉种植面积由 1995年的 307 万亩发展到 2015 年的 646 万亩,单产从 980 公斤 /亩提高到 2248 公斤 /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2 倍,国产香蕉自给率由 86%提高到 96%;获得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累计实现综合产值 2186 亿元,近三年新增利润 281 亿元项目实施期间,获省部级奖励 18 项、其中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3 项,专利 10 件,制定香蕉生产标准 6 项,出版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186 篇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排名 单位名称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创新推广贡献项目主持单位,负责 项目的组织协调、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 广应用,对本项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 献1. 主持本项目的相 关研究课题,负责组织实施和执行;2. 主持新品种选育 与示范推广,选育出“巴西蕉”主栽品种,并通过组 培苗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
3. 主持开展香蕉香 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功能基因研究,为种质资源 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4. 主持香蕉标准化 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香蕉标准化栽培技 术体系;其中花果综合养护技术和采收技术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果实商品价值,减少机械损伤,提高 果实品质;5. 主持开展香蕉组 织化、产业化研究,并率先全国建立一批行业组织 ,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经营水平,促进了产业的全 面升级项目参与单位,在项 目开展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工厂化关键技术的改 进优化、香蕉寒害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推广应用的 各项研究中,负责制定总体及详细的实施方案,组 织全面实施1. 开展香蕉品种—桂 蕉 6 号、桂蕉 1 号、金粉 1 号、银粉 1 号,并获审定 2. 创新升级建成全球 规模最大的香蕉组培工厂化技术体系,年产能达 8328.3 万株3. 研究集成和应用桂 蕉 6 号配套优质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4. 创新和运行“组培 公司 +育苗基地 +示范基地 +种植户(公司)”的推 广模式,实现了项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对今 后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苗扩大应用、栽培水平和 效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5. 创新方航综合新技 术应用于广西香蕉的防寒越冬、灾后生产恢复和产期 调节,促进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对香蕉栽培制度的革 新、产业的升级,对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做 出突出的贡献。
本项目参加单位,负 责项目的新品种选育、香蕉组培苗快速繁殖、高产 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等研究及推广,对本项目技术 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献1、主持了本项目的部分相关研究课题,负 责组织实施和执行;2、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并开展香蕉的选育种工作,选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粉 1 号粉蕉’、‘大 丰 1 号香蕉’等香蕉新品种;3、独创了聚丙烯薄膜为包装容器的“瓶改袋”组培快繁专利技术,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目前我国所有组培厂家广泛应用,对种苗生产节本快繁作出了巨大贡献;4、建立了组培厂,年生产香蕉组培苗近1000 万株,并开展香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有香蕉当年种当年收技术,香蕉低压喷灌技术,香蕉间套种技术的研究等;5、建立了 " 香蕉科研 单位 +组培厂家 +假植育苗户 +蕉农 " 紧密合作的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有效解决香蕉良种选育、种苗生产、香蕉栽培等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4华南农业大学项目参加单位,负责项目香蕉病毒病及贮运保鲜技术的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为香蕉病毒检测体系的建立和贮运保鲜技术的产业化做出创造性贡献1.对香蕉病毒病害的病原和株系进行了全面、系 统和深入的研究,在 揭示香蕉束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香蕉线条病毒 种类和优势株系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高效、稳定、 灵敏和实用性强三种病毒的一次性检测试剂盒和相 应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并在我国试管苗厂得到广泛 推广应用;2. 建立香蕉贮运保鲜技术体系为我国香蕉果实保鲜技术的进步做出突出重要贡献。
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项目的参加单位,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品种选育、节水节肥技术研发与示范、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 主持认定新品种巴贝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保护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NY/T-1689-2009 ”,撰写《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质量控制规范》、《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离体快繁技术规程》、《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等;3、开展香蕉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主持“香蕉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儋州综合试验站”,主编《香蕉周年生产技术》;4、为农业部撰写《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研究 》、6789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 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口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 研究所《特色农产品区域布 局规划( 2006-2015 年)》《香蕉区域布局规划 》,为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做出了 重要贡献项目参加单位,在项 目开展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工厂化关键技术的改 进优化、开展香蕉寒害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推广应 用的各项研究中,负责制定总体及详细的实施方案 ,组织全面实施。
1. 应用芽变育种方法 ,育成综合性状优良、优势突出的优质高产香蕉品 种—桂蕉 6 号、桂蕉 1 号、金粉 1 号、银粉 1 号, 并获审定2. 创新升级建成全球 规模最大的香蕉组培工厂化技术体系,年产能达 8328.3 万株3. 创新和运行“组培 公司 +育苗基地 +示范基地 +种植户(公司)”的推 广模式,实现了项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对今 后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苗扩大应用、栽培水平和 效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4. 主持香蕉防寒研究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