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谁咬了我的大饼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儿童年龄一般在4岁左右,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语言所吸引,同时也非常喜欢听故事和唱歌本节课选取了《谁咬了我的大饼》这一富有故事性的唐诗小故事,通过故事和唱歌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小偷行为的错误性,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故事情节• 能够识认并模仿教师教唱的《谁咬了我的大饼》2.能力目标• 良好的听说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通过和其他幼儿互动,建立融洽的关系3.情感目标• 通过小偷行为的对比,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建立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的行为准则三、教学内容1.教材选择《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篇小学生必读的唐诗小故事,故事情节清晰,富有启示同时,本节课使用唱游的方式教学,让幼儿通过活动加深记忆2.教学安排• 第一步:导入,教师简单介绍《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故事情节,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并猜测故事结尾• 第二步:唱歌,用唱游的方式教唱《谁咬了我的大饼》,让幼儿跟着节奏唱• 第三步:故事再现,教师继续讲述《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故事情节,要求幼儿跟着自己做出相应的动作,深化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认知。
• 第四步:小组互动,幼儿分组模拟故事中的情景,展示小偷、大妈、女儿等不同角色,激发幼儿主动发言能力• 第五步: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反思故事中的小偷行为,强调公平竞争、尊重他人、不做小偷等道德教育四、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法本节课采取了情境模拟法,通过唱游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加深对故事的认知2.小组互动法采用小组互动法,加强幼儿的团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与其他幼儿的交流中,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活跃,喜欢听故事、唱歌、模拟,愉快地度过了这节课通过教学设计,幼儿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表现,特别是在口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个别幼儿想要独占资源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上,有待进一步调整和纠正综合评价,教学效果较为突出,符合教学目标,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理解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好地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这堂课也让教师对教学评价及反思的方式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