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一章 行星地球学问总结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系统 :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 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 :级别低 高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范畴小 大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 一般行星八大行星 运动特点 :同向性 (自西向东)、共面性 ( 近似 在一个平面上)、近圆性类地行星 结构特点 (距日远近、质量、体积) :距日近、质量小、质量小八大行星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按结构特点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三、 特别性 ——存在生命的行星. 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太阳正处在壮年期,状态稳固.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相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 自身有利条件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液态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其次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 :太阳以 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 4H —— He太阳辐射 对地球的影响 :. 直接供应光、热资源. 地球上大气、水和生物活动主要动力. 日常生活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能、煤、石油等)二、 太阳活动 影响地球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 常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从里向外 分为 光球、色球 和日冕;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耀斑 , 黑子 发生在 光球层 , 耀斑发生在 色球层 ;. 黑子: 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显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黑子、耀斑周期: 约 11 年;同步起落 ,表达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影响 无线 电短波 通信;.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极地地区显现 极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难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 自转和公转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 : 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 24 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速度:. 角速度 :除两极,角速度相同,约 15 度每小时,两极点角速度为 0;.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 0;公转:方向 : 自西向东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使地球绕日公转中显现近日和远日现象;速度 (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邻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邻近,公转速度慢;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目前度数为 23 26′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黄赤交角度数 =回来线度数黄赤交角度数 =90 - 极圈度数2、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阳光垂直照耀的点夏至日23o26′N春分日时间 3月 21日前后夏至日6 月22 日前后秋分日9月 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 22日前后春分日秋分日次年 0o春分日直射点 赤 道位置北回来线 赤 道南回来线冬至日23o26′S图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的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来回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 回来运动 ,周期是 回来年 ;三、地球自转的意义(一)昼夜交替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亮地球自转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_太阳日( 2_4_h_)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 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所在的面;晨昏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到昼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通过晨昏线判定节气:(二)产生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差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 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东加西减;在同一纬度地区, 相对来说,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四个特别地方时: 6、12、18、24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区时全球分为 24 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度,每个时区都以中心经线的地方时 为本区的区时;东加西减;国际日界线: 基本沿 180 度经线,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 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西侧 180 东侧西东减一天十 十二 二区 加一天 区地球自转方向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 120 度地方时;区时的运算: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 东加西减知西求东: + 知东求西: -最西 东加西减(异区相加,同区相减)最东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时区 =经度 /15,小数点后面四舍五入;(三)沿地表 水平运动 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赤道上没有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面对运动方向 偏转”四、地球公转的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分二至的昼夜长短情形:( 1)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久昼夜平分;( 2)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 及以北显现极昼;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 及以北显现极夜;昼夜长短的变化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正午太阳高度 (角):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当地地方时 12 点时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 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由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由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 :直射北回来线, 北回来线及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赤道以南) 达到最小值;冬至日 :直射南回来线, 南回来线及以南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赤道以 北) 达到最小值;( 3)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太阳辐射最多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太阳辐射最少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4、5 为春季, 6、7、8 为夏季, 9、10、11 为秋季, 12、1、2 为冬季五带的划分图 1 地球上四季五带形成此框图很明显的说明, 四季五带的形成的根本缘由 是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 (黄道平面) 和赤道平面之间有夹角, 由于 黄赤夹角的存在才有了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 有了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有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才有了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的就是四季, 随着纬度的变化产生就是五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 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剧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惊,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而某些地区肯定深度处, 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 波速变化地壳上地幔地幔下地幔地 外核核 内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面下平均 33km处(大陆部分)大洋部分平均几千米全球平均 17千米地下2900km处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增加纵波 突然下降横波 完全消逝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物质形状地壳 地幔 地核固态 固态 液态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 软流层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 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物质由岩石组成;岩石圈包含地壳;二、地球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 连续但不规章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层 生物 及生存环境 的总称;生物圈 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