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关小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汇报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79KB
约5页
文档ID:435323180
有关小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汇报_第1页
1/5

有关小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汇报   序言:空巢老人这个家庭问题的广泛社会化就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再者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小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快速增加,那么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足够的重视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聚根本改变了中国社见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面对社会中多种竞争的压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职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主动的不停“充电”,这使得她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造成了部分家庭问题的产生  空巢老人现实状况:  小区“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儿女因为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30天甚至多个月不和老人通一次,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情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儿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因为“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大家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小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小区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关键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小区干部为此,小区里要求小区干部或老人的亲属和小区签署联络责任书,联络者承诺常常到被联络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觉问题立即处理  “空巢老人”的生活伴随年纪的增大越来越依靠儿女、政府和社会救助等其它外在原因,老年人经济自主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在我们小区,每十二个月有5%的老人取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25%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65%的老人每十二个月取得的赡养费在1000至XX元之间,有5%的老人每十二个月从儿女处取得的赡养费高于XX元  当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65%的受访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儿女会轮番回家照料,有5%的儿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料的方法在调查中发觉,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时候,全部采取老伴照料的方法  有45%的老人关键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法,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选择和人交流、打小牌的方法休闲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对于现实状况的提议:  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上优惠老人。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年满60岁以后每个月最少55元的养老金给空巢老人带来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提议探索其它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备的老人健康档案和医疗救助制度山区“空巢老人”看病较为困难,提议为“空巢老人”关键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进行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共享,经过上级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指导,针对老人的身体特质尽可能以村级照料为主,降低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时避免因老人以为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发生  探索小区照料模式提倡以家庭照料为主、政府照料为辅、社会照料为有益补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以后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鉴于山区农村山大人稀的现实情况,提议以小区为单位,组建照料老人的小组在小区内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终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员组建一支互助组,在平时帮助组内的老人进行买东西、跑腿办事、心理慰藉等服务,在老人生病,儿女不能立即回家照料的进行短期护理,对互助组组员则依据日常服务表现和老大家的满意度由儿女和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域或小区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心设置部分健身器材或是适合老年人观看的音像制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在一起交流的场所,排解部分老人因儿女不在身边等原因此产生的孤寂感。

  加强孝老敬亲的传统思想教育  强化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宣讲抓起,多宣讲部分有关家庭赡养的案例,以法律知识约束人;从表彰优秀抓起,对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强宣传,树立楷模,引导大家争相效之;从惩处抓起,对农村极少部分不赡养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现象要果断查处,给处罚,起到警示她人的作用  儿女加大对父母的关爱  一是号召弟兄姐妹多的家庭,不要全部儿女全部外出,尽可能留一个在家里照料父母二是在情感上关注父母、了解父母儿女在外地则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加强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三是主动推行赡养义务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父母充分的经济支持四是儿女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空巢的父母照料,首先会增加父母的经济、生活压力,其次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调整心态,愉快安详过晚年  一是要正确看待儿女“离巢”儿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父母不需为此感到悲伤二是假如思念儿女,能够加强同她们的联络,多沟通交流,达成精神上的认同三是转移思维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步转变以儿女为重心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做自己喜爱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操劳了一辈子,晚年正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老年人过得轻松也能够给在外的儿女以心理抚慰五是正确处理矛盾对于生活中部分不如意的事情泰然处之,假如在教育孙辈的见解上和儿女看法不尽相同,也无须过于悲伤  总结:  人人全部会老,人人有老时关注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关乎着社会友好、民族尊严,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