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串讲最新版-(9195)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15KB
约14页
文档ID:46547148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串讲最新版-(9195)_第1页
1/1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串讲一、题型简介1分,多选 2分)10分> 35道选择(含单选、多选,单选> 4道简答题,每题 5分> 3道论述题,每题 10分> 1段阅读理解题, 3个问题,共二、 考点重点>作家层面: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时代、作家字号、所属文学流派、别集名称、作家作品名称>作品层面:写作背景;原文出处;作品主题;思想情感;段落结构;艺术特点; 对作品中的重点段落、名句、警句,尤应注意积累;要熟读、背诵重要的代表作>综合层面:认识古代文学作品的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能将作家作品知识运用于对具体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评价>终极目标:培养和提高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恰当运用学到的文学知识、 文学理论和方法, 从思想与艺术、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角度, 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将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 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乃至提出自己的创见比重分配:>精读作品为主,泛读作品为辅, 7:3> 各代比例:宋代 35%,金元 20%,明代 20%,清代25%> 主观性试题占 60%,客观性试题占 40%三、 大纲梳理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 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规定了教材中的 68篇课文为精读作品, 62篇课文列为泛读作品精读:重点记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大江东去)黄庭坚《登快阁》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精读:(一) 识记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二) 识记作品中的名句、警句三) 理清作品的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的结构四)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合理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 向和认识价值五) 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的局部或整体进行具体分 析六) 力求运用有关知识、理论和方法,从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 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 )识记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在倾吐离愁中抒发了身世之感 (2)领会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的特点,理清其铺叙层次 (3)说明此词对情景关系的处理,简析下片虚景实写的特点 (4)具体分析此词运用的白描、点染、转折等手法>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 )识记这是一首深秋怀人之作,表达离别相思的凄苦 (2 )领会作者采用拟人、对比、反衬、暗示等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3 )识记“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喻为做学问的第一种境界>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1 )领会此词通过写旅人的征途感受,表现离恨别愁的情感内容 (2)说明此词暗用的典故的具体含义 (3)分析此词以乐景写哀情表达离恨别愁的手法>欧阳修《秋声赋》(1 )识记这是一篇文赋,以及文赋的体式特征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既追求超脱又带有消极保守成分的复杂思想倾向 (3)说明本文从多方面描写秋声的特点,以及本文运用的比喻手法 (4)领会本文主客对话的结构方式,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欧阳修《朋党论》(1 )领会本文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针对性 (2)说明这篇议论文的论述层次 (3 )具体分析本文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

(4)举例说明本文所举史实与文章观点之间的关系>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1 )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 (2)归纳此词的题旨 :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以六朝盛衰为抒情背景的现实指向 3)领会此词上片风景、下片人事的层次内容 (4 )简析此词意境阔大高远、笔法灵活多变的特色>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1 )识记这是一篇祭文 (2)领会作者对欧阳修政治和文学成就的崇高评价,以及表达了深切真挚的悼念之情 (3)举例说明本文以散句为主又运骈入散的语言特色>苏轼《荔枝叹》(1)概括此诗通过咏荔枝而讽喻现实的主旨 :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2)识记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理解作品的意思、层次 (3)具体分析此诗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 )识记这是一首悼亡词,领会悼亡中有身世之感的情感内容 (2 )说明此词以“梦”贯串全篇的结构特点, 分清内容层次 (3)分析此词将自己和亡妻时而合写、时而分写的抒情手法 (4)举例说明此词情景描写以白描取胜的特色>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 )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说明此词的内容层次 (4)分析此词运用的豪放与清旷兼而有之的艺术风格。

>苏轼《前赤壁赋》(1)识记本文作为文赋的基本特征 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力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内心矛盾斗争的创造性构思2)领会此词的主旨及其复杂的情感内容 (3)“借宾定主”艺术手法 (5 )简析此词2)概括本文主旨: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3 )说明本文(4)具体分析本文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相统一的艺术特点>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1 )归纳本文题旨:在于阐明作家的生活阅历、胸襟修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认识文章观点对今人为人和写作的启示 (2)领会本文全以“养气” 一意贯串首尾的结构特色,理清内容层次 (3 )说明本文“注意在此、立言在彼”的构思特点,以及表达纤徐婉曲的语言特色>黄庭坚《登快阁》(1 )识记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2)领会此诗的情感内容 :倾诉了自己失意苦闷与适意忘机互相交杂的心情,透露出对现实景况的不满情绪 (3)分析此诗写景抒情围绕“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 4)举例说明此诗用典、炼字、对仗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 )识记这是一首七夕词 (2)领会此词运用传统神话题材翻出新意的题旨 (3)说明此词以议论入词的特点。

(4)分析此词运用的象征手法>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1 )领会此词在相思闲愁中寄寓了自己华年已逝、不为世用的苦闷 (2)分析此词以景结情、运用复合之比来抒情的特点>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1 )领会此词通过写送别抒发羁旅之愁的意旨 (2)说明此词借柳起兴、抒发怀抱的表现手法 (3)分析此词长于铺叙、时空转换的特色>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 :(1 )识记这是一首节序词 (2)领会此词抒发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身世飘零之悲3)分析此词将今昔盛衰对比表现的特点 (4)说明此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语言特色>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 )归纳此词所抒发的愁情的具体内涵 (2)分析此词层层铺叙的特色,分清其内容层次 (3)说明此词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 (4)简析此词当行本色的语言特点>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1 )识作品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借回忆往事抒发的吊古伤今怀抱 (2)领会此词用笔空灵含蓄的特点 (3)说明此词浑成自然、不假雕饰的语言风格>张元斡《贺新郎》(梦绕神州路)(1 )识记这是一首送别词 2)识记此词的写作背景,概括题旨 :既表现了对投降派打击抗金志士的悲愤,抒发慷慨激烈的爱国情怀,也吐露了爱国志士之间的殷殷情 谊。

3)识记这是一首豪放词,说明此词悲壮沉郁的风格特征 (4)分析词中使事用典和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1 )概括此诗题旨:回忆抗敌往事,追思英雄业绩,表达了老而弥坚、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2)说明此诗的内容层次 3)简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具体分析中间两联的意蕴和特色>陆游《沈园》(二首)(1 )识记这是两首悼亡诗,其题旨是表现物是人非的哀伤和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 念 (2)领会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抒发上互为呼应的关系 (3)具体分析两首诗运用的借景言情和反衬手法>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 )识记这两首属于田园诗 (2)领会这两首诗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所表现的季节景物特征 (3 )说明这两首诗语言通俗浅显的特色>杨万里《初入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1 )概括此诗题旨:表达了对国土被分裂、人民被隔离的沉痛之情 (2)说明诗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3 )领会此诗体现的“诚斋体”特色>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1 )识记这是一首中秋词 (2)概括此词题旨 :描绘了自然景象的浩渺开阔,表现了作者自我人格的超拔高洁 (3)分析此词物境与心境相融合的艺术特点 (4)举例说明词中运用典故、化用前人成句的手法。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识记作品的写作背景,领会此词借春愁闺怨所寄托的对国事危殆的忧惧和壮 志难酬的悲愤 2)说明此词开合跌宕的结构特点 (3)分析此词中比兴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辛弃疾《贺新郎》(老大那堪说)(1 )领会此词中表现的满腔忠愤之志和报国之意 (2)分析此词在沉郁中见出豪壮的风格 (3)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理解其句式和押韵方面的特点> 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1 )领会此词表现的作者的非凡胸襟和自我慰藉心理 (2)分析此词在写景方面主观化的表现特点>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 )领会此词小序的含义,概括此词主旨 :既谴责了金兵的战争暴行,也表现了作者美好理想遭到打击的心情 (2)简析此词感慨今昔、曲折见意的总体特点 (3)具体分析此词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 (4)举例说明词中化用的前人诗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姜夔《齐天乐》(庚郎先自吟愁赋)(1 )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领会词前小序的含义,体会词作意旨 :对玩物丧志的风气表示非议,也流露了内心隐伏的家国之痛 3)说明此词章法精粹、组织严密的特点 (4)具体分析此词刻画精巧、不离不即的特点。

>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1 )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领会此词借咏春雨抒发惜春念远、故人之思的情感内容 (3)分析此词体物精工、描写细腻的特点 (4)举例说明此词句法整炼工巧的特色>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1 )识记这是一首豪放词,领会其议论化、散文化特点 (2)概括此词题旨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军事见解,谴责朝廷对待抗金义军的错误态度,力主恢复失地,实现报国大业 (3)归纳此词上、下片的具体内容,领会词中所用历史典故的含义>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1 )识记这是一首悼亡词领会作者表达的对亡姬的思念之情 (2 )分析此词通过特征性的景物刻画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手法>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1 )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词 (2)领会此词抒写的南宋遗民沉痛悲凄的家国沦亡之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