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药抗“疫”大显身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医务工作者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筛选了一批有效方药,成为中国疹疗方案的重要特色和优势这说明中医药文化()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④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④2. 《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春晓》、《长歌行》、《游子吟》、《将进酒》、《送别》、《使至塞上》……在歌声中我们能①体悟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享受文化创新②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的文化④知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3. 受观众喜爱的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反映了() ①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发展先进文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④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天文知识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入遗()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见证③二十四节气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④有利于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认同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中原沃土滋养的河南人不仅能在平凡日子里真情相助,而且总能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2019年以来,80后小伙邱明乐为韩国急救者捐献“生命种子”,郑州爱心市民孙钊等待16年终于捐献成功,漯河月嫂洪淑敏,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李素贞,新乡90后退伍军人张豪杰……正是这些普通人,在他人的危难关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 中原文化底蕴深,传统美德润人心B. 河南形象已确立,好人群体数第一C. 地域歧视不再有,中原崛起谱新篇D. 河南好人勇担当,道德素养世无双6. 喜迎进博会,大型灯光秀“最美中国风”通过各类中国风物民情的演绎,讲述中国风的故事,展现独属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气质,展示了当下中国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A. 意味着我们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B. 表明我们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C. 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D. 表明中化传统文化为各国理解和接受7.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这首沉寂了 300年的小诗被支教的梁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唤醒、刷爆朋友圈,有人说这首诗一日的传播量超过此前300年你对此文化现象的感触是() ①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虽历经沧桑仍历久弥新 ②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③热捧传统文化就是盲目跟风④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8.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2018年9月16日,随着清脆的童声朗诵,身着汉服的中小学生登上舞台,天津河西区举行的“我们的节日中秋”暨百场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拉开序幕诵读活动一开始就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欢迎和支持,这是因为(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②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责无旁贷③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倡导的,中小学生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④经典通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截止2020年底,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回答下列问题9. 近些年来,从昆曲、京剧、端午节,到珠算、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
由此可知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②中国文化资源和精神追求为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做出新的贡献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引领世界文化发展④申遗成功将展示中国当代优秀文化,树立国人文化自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如何让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光彩?北京市西城区从2014年开始招募热爱非遗的传承志愿者,向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延续非遗记忆7年来,共有36个非遗项目进行公开招募,培养传承志愿者308人15岁的孙汇尧是一名高中生,尽管学业任务重,但每周一次的面塑课他从没缺席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民的法定义务②志愿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③高中生学面塑,是享有受教育权的一种体现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11. 援外物资包装箱上的寄语简短而真挚,这一行行的文字或来源于古诗中的佳句,或化用自异国箴言的翻译,语短情深这些寄语()①有利于我们继承我国革命文化 ②体现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体现我国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如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博大精深的特点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③要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就要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3.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更是许多家族的家规家训,劝勉后世子孙重视耕读,读书上进可以说,“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下列诗词歌赋的描述与耕读生活不符的是()A.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东晋陶渊明B.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元王冕C.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西汉扬雄D.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明代徐勃14.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此材料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③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5.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习近平夫妇选择在上海豫园款待法国总统和夫人,希望他们能领略中华园林之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习近平指出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带给不同国家民众的心灵体验是相通的,不同文化可以和谐共生中法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代表,应该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独特的气度、神韵,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③交流互鉴是中华文化延续发展的唯一途径④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二、辨析题16. 改革开放以来,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洋节”在中国日益盛行,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推崇,相反,中国传统节日却日渐式微尽管这些洋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近相通之处,如母亲节有倡导孝道的成分,但洋节的盛行还是让不少专家深感忧虑有人据此提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厚重,要坚定文化自信,禁止国人过“洋节”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三、简答题1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维也納莫扎特童声合唱团通过连线的方式在美丽的多瑙河畔,用中英德三国语言演绎这首经典之作《登鹳雀楼》他们以优雅而又轻盈无比的童声倾述千古绝句,天籁般的声音直抵人心,唱出别样诗词之美 (1)上述材料体现出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 由国内公司创作拍摄的、被称为“开启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的电影《流浪地球》一经上映,便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好评,受到观众的热捧,收获40多亿的票房。
影片以世界末日为主题,体现了早已浸润人心的诸多中华文化内蕴,如“故土重连”的浓烈情感、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重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展现了大胆创新的“中国式救援计划”同时,影片借鉴了美国好菜坞科幻大片的技术、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震撼的视听效果而影片中向世界传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价值观,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观众、媒体的广泛认可,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2)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对我国文化传承和创新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四、分析说明题18. 2020年5月26日,衡阳市教育局发出关于组织参加2020年湖南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大赛的主题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礼赞伟大时代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通过诵读、讲解、书写、篆刻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传承优秀文化、抒发家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