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武陵春教学设计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6页
文档ID:531323982
武陵春教学设计_第1页
1/6

《武陵春》教学设计     秦安县王湾学校     王小勇教材分析:《武陵春》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5课词五首之一,这一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其中词五首是把不同风格的五位作家,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这五首词都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武陵春》这首词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尽管篇幅短小,但却道出了一位词人在国破家亡、夫伤物散的情境之下的悲苦凄惨学情分析:对于古诗词,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他们不仅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划分诗歌节奏、找出诗歌的韵律,理解写作的一些技巧等等对于词,他们也知道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能区分出豪放和婉约再加上青春期的情感萌动,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自己独立的烦心事,基于这些考虑,我把本首词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三点 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2、品味言语,理解李清照的情愁3、知人论世,探究作品的主题前两个目标侧重于知识和能力,后一个目标侧重于情感和德育培养教学方法:1、诵读法2、问题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魂。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谜语、对联)二、新课学习:(一)、文学常识我来记1、词: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作者经历在作品中的反应)3、背景知识:这是一首小令,武陵春,词牌名。

源自陶潜《桃花源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故事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时代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二)、识字、朗读、翻译相信我1、识字(生僻字)2、朗诵(范读、齐读、自由读等)3、翻译(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三)、研读赏析我能行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愁)(这个问题侧重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2、愁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个问题侧重于对课文细节的把握)3、本词中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明确: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无奈、沉重。

这个问题侧重于对语言的分析)4、词的大意我总结:词的上阕具体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幽怨;词的下阕通过抒写内心的独白,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忧愁这个问题侧重于对课文上下阙内容的把握)5、主题探究我来做:这首词通过对作者生活片段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描绘,表现了她因国破、家亡、夫死而产生的浓重哀愁这个问题侧重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今天欣赏了《武陵春》这首词,相信同学们一定获益良多其实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走进它,你的世界会因此美好,你的视野会因此开阔,你的精神会因此愉悦热爱它吧,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古典文化传承者﹗六.布置作业选取你喜欢的一首词作,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板书设计词的上阕具体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幽怨词的下阕通过抒写内心的独白,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忧愁七、拓展延伸(一)、美句佳语我积累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重在对知识的积累)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二)、诗词新唱我来试(重在对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如:《一剪梅》、《在水一方》、《虞美人》等等。

七、教学反思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不过,这节课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诗句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流露,个别学生就理解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 课堂练习诗词鉴赏4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答:______________2、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3、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4、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答案】答:1、倦梳头,泪先流;(2分)2、又多又重。

2分)3、“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4、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