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文体阅读常识各类文体阅读常识一、记叙文•1.概念概念•记叙文主要是指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叙事、写景、状物一类一类的文章•2.要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3.特点特点•以以记叙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来表达一定的中心一、记叙文•4.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的范畴•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新闻特写、传记、回消息、通讯、简报、新闻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5.阅读要求:阅读要求:•6.范例范例记叙文记叙文“六步六步”阅读法阅读法•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辨别记叙的对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以哪个辨别记叙的对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以哪个为主•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素•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叙述方式是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还是追叙叙述方式是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还是追叙•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首段入手•(4)从分手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在表达方式、文学手段、锤词炼句、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记叙文范例 ——挖红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上周日,爸爸带着我去乡下奶奶家挖红薯到了奶奶家,我们扛着工具,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来到了奶奶家的红薯地奶奶种了很多蔬菜,有红红的辣椒,长长的丝瓜,绿油油的青菜……我们不停地夸着眼前的美景,奶奶一脸的喜悦,像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一般开心。
只吃过甜滋滋的红薯,还是头一回见到红薯地,我好兴奋红薯的叶子有的是紫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在秋风的吹拂中摇摆着,好一派田园诗情啊!接着,爸爸开始挖红薯了,我看见爸爸先把叶子和藤割掉,然后就用锄头沿着藤的根部往下挖,挖的时候小心翼翼的,不一会,红薯就被爸爸挖了出来哇!爸爸挖的红薯好大啊!我迫不及待地也拿起铲子挖了下去,可是位置没对好,结果一下子把红薯挖破了,露出了白嫩嫩的红薯肉爸爸看到了,就开始教我怎样挖红薯,于是我照着爸爸教的方法很认真地挖,不一会,一个完整的红薯就被我挖了出来,足有我的两个拳头那么大呢,捧着大大的红薯,我别提有多开心了!接下来,我一个你一个,一个个红薯接连被我们挖了出来,一个小时不到,我和爸爸就挖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红薯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红薯烤熟了那个香味真是诱人啊!咬一口,甜甜的,糯糯的,别提有多好吃了,比我以前街上买的都好吃奶奶看着我俩,笑得牙齿都露了出来 二、说明文二、说明文•一、概念一、概念•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以说明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二、分类二、分类 三、顺序三、顺序•四、说明方法及语言四、说明方法及语言 五、阅读技巧五、阅读技巧•六、阅读范例六、阅读范例说明文分类• 1、说明文按说明、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对象分可分为:事物说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介绍一个物件、事物等)和事理说明文(介绍一个物件、事物等)和事理说明文(介绍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明文(介绍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 2、说明文按写作、说明文按写作方法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文按、说明文按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角度分:平实型说角度分:平实型说明文和生动型说明文明文和生动型说明文说明顺序•一、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 (2)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 •(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 •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部分;、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从特点到用途;d、主要到次要;、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从现象到本质说明方法•(1) 下定义下定义 (2) 举例子举例子 (3) 作比较作比较 •(4) 打比方打比方 (5) 分类别分类别 (6) 列数字列数字 •其余的还有其余的还有 :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古籍引古籍(引证法引证法)等•说明语言要求准确、周密、平实、简明准确、周密、平实、简明说明文阅读技巧•1、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看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看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2、弄清说明顺序;、弄清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3、把握结构形式;、把握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分、分——总,总总,总——分分——总)总)•4、掌握文明方法及其作用;、掌握文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字、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说明文阅读技巧•5、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6、分析归纳文明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归纳文明文的中心思想;•((1)从标题入手。
从标题入手•((2)从写作意图入手从写作意图入手•((3)从事物事理特征、本质入手从事物事理特征、本质入手•((4)从说明过程入手从说明过程入手•7、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以说明为主,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表以说明为主,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范例之臭豆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位资深吃货,我可是非常赞成只要是好吃的食物,就三下五除二的解决掉,在众多的食中,最合我胃口就是——臭豆腐别看,臭豆腐闻起来臭,其实吃起来可香了,外面看起来酥酥的,里面嫩嫩的,再配上榨菜、辣椒,咬一口汁渗透出来,又酸又辣,焦脆而不焦,初闻虽臭气扑鼻,但细闻之下却是浓香诱人!可以说,这臭豆腐具备了清蒸豆腐的新鲜爽口,油炸豆腐的香脆!• 这臭豆腐做法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先将豆腐切成小块,再给穿上一件白布,放木板上再盖上——同木板压住,到了第二天,该叫豆腐们起床了,豆腐们也变得结结实实得了,看到他们的样子联想到出锅时,口水再也不禁流下来了睡完觉,当然要用卤水泡个澡,可这一泡就是几天可把我的心挠的痒痒,取出来了以后,衣着朴实的白豆腐把衣服变成了青墨色,最后沥干水分,用小火炸,放入榨菜和辣椒,臭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在以往臭豆腐被认为不健康食品,其实臭豆腐可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植物型乳酸菌,可以很好调节肠道和胃的功能,是美味的饭后小吃。
• 关于臭豆腐的由来,传说是朱元璋年少时当乞丐,一回因饥饿难耐,拾起过期的豆腐,经过油炸,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塞入口中,竟然十分美味,在后来带兵打仗,获得胜利,请全军吃臭豆腐,使得广为流传!• 听完我的介绍,你喜欢上了臭豆腐了吗?说明文范例之做馒头• 今天,妈妈心血来潮,提出中午自己做馒头吃我立马反驳道:“干嘛要自己做馒头,在外面买不是更方便吗?再说了,老妈大人您会做吗?”妈妈说:“外面买的加了添加剂,不健康……”我最终拜倒在妈妈的三寸不烂之舌上,并帮妈妈做馒头• 首先,妈妈往面盆里加了适量的温水,又在水中倒入适量的干酵母,搅匀后,加入面粉,用筷子不断地搅拌,觉得面团的硬度差不多时,用手揉面我非常想尝试一下揉面的感觉,就开始向妈妈撒娇献媚,最终得到了妈妈的许可面不是那么好揉的,可恶的面老往我手上粘,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揉啊,捏呀,在我累得满头大汗时,妈妈叫停,说面揉好了按照妈妈的提示,我用盖子盖好盛放面团的盆,让它们小睡一会儿• 一小时后,我“叫醒”了面团在发酵好的面上撒上适量的碱水,再次用手揉面,直到把碱揉匀为止妈妈指导我把面团从盆里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搓成长条状,然后切分成等份大小的面块,再揉捏成自己所喜欢的形状。
这时,我突发奇想:馒头要是做成乌龟形的就好玩了说干就干,我先用一块稍大的圆的面块当龟体,又做了五个椭圆形的小小的面团当乌龟的头和四肢,最后,我又搓了一个细长的面条当尾巴,分别把它们一一安在龟体上就这样,一个可爱的小乌龟诞生了• 我们在锅里加足冷水,放入蒸笼,将做好的馒头面坯一一摆放好,然后开火水开后,再蒸15到20分钟后关火几分钟后就可以掀开锅盖了香喷喷的馒头做好了,香味诱惑得我口水直流,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就咬,好烫啊!但内心却有着说不出来的快乐• 这次做馒头让我体验到了做饭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家长做饭时的辛劳,以后我一定要学会做饭,让妈妈尝尝我的手艺三、议论文•一、概念•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二、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议论就是摆事实、论是非,就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阐明自己的某种观点,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态度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宣传某个观点,讲清某个道理,以理服人(一)论点•1、什么是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表明的主张、观点或见解•2、怎样提出论点•(1)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如李大钊的《今》•(2)把论点放在文章的中间如朱自清的《论气节》•(3)把论点放在文章的末尾。
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4)一篇复杂的议论文可以有一连串论点,它们有时也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其中有的论点可以成为下一个论点的推论基础或前提,如鲁迅的《灯下漫笔》•3、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要提出正确、鲜明的论点;•(2)要力求文章的论点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加以论述;•(3)论点要力求深刻,要求文章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的底蕴(二)论据•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论点的依据•2、论据的分类:•(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可以是统计数字,也可以是专门案卷的数字如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作论据•(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哲学原理或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如梁启超《论毅力》的结尾,即是以理论材料作论据•3、在论据的使用上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必须是真实的;第二、它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2)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意义,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3)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论据尽量新颖、生动(三)论证•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论证的分类:•论证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阐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一些基本的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议论文“五步”阅读法•一通读全文,掌握议论类型;•看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二理清思路,把握中心论点;•立论文的通常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演绎论证方法而也有的思路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归纳论证方法•驳论文的思路是•“摆靶子——揭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三剖析结构,分出文章层次;•常见结构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分析论据如何论证论点;四分析论据如何论证论点;•有的议论文只论证一个论点,有的则围绕有的议论文只论证一个论点,有的则围绕中心论点有几个分论点中心论点有几个分论点•五赏析证法,借鉴写作手法。
五赏析证法,借鉴写作手法•三大要素: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类比法、因果法、引申法证法、类比法、因果法、引申法小说“四步”阅读法•一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按照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通常全文•二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从三个方面入手:•(1)将典型人物置入典型环境中去理解•(2)通过人物的肖像、物动、语言等方面分析人物•(3)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小说“四步”阅读法•三凭“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把握作品反映的本质•四赏写作特色,揣摩借鉴之处•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描写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法揣摩借鉴散文“六步”阅读法•五识“线索”•快速找出线索的方法:•(1)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2)注意文章的标题•(3)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4)有的复杂文章同时具有明、暗两条线索•六扣“中心”•通过联想,寄托着自己的感情诗歌“四步”阅读法•一读。
一读•不但要读诗,还要读题目,读作者,读写不但要读诗,还要读题目,读作者,读写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从整体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从整体把握诗的内容把握诗的内容•就是品味,揣摩诗中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就是品味,揣摩诗中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还要品味欣赏诗的表现手法还要品味欣赏诗的表现手法•三诵、四背三诵、四背这两个步骤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两个步骤是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