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 篇一: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以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帘栊]窗帘栊,窗棂 [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去]离开,离去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谢,暮春时节的西湖仍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逐步静息,才开始以为一片空寂,又好像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候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译文2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仍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译文3百花凋谢后西湖仍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以为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伴随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
这三句详细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荣可想而知因此“始觉春空”,这才以为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改变,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 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还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这首词咏赞春末夏初的西湖风光全词既赞美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欣赏静态的闲淡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表现出词人重视人文景观的审美意识上阕写自然,下阕咏人事游人去”和“双 燕归来”互为映对,极巧妙地表现出改变的布局技巧,曲折而有韵味风格空灵、淡远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经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漂亮,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到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荣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荣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取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个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篇二: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三)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 ku? 谦逊 xùn 彳亍 chìchù 长歌当哭 dāng ..... B.方遒 qiú 屠戮 lù 愤懑 mèn 嘉言懿行 yí .... C.鲰 zōu 生彘 zhì 肩攒射(cuán)生杀予 yù 夺.... D.殒身 yǔn 颓圮 pǐ 箕踞 jījù 涕泗交流 sì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涟漪犹豫气势磅薄诎诎逼人 B.萧瑟寂寥张灯结彩星辉斑澜 C.尸骸作揖叱咤风云迥乎不一样 D.夜缒诽红黯然失色博闻强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适当的一组是 ①2021年春运于近日落下帷幕本月25日,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量达成209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2.7%。
②,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透露,“平顶山天价逃费案”的再审开庭将进行现场直播,更加好地接收社会各界监督 ③功夫明星李连杰被传加入新加坡国籍一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即使有些网友们的看法不无道理,但在今天这种事情也 A.截止日前无可厚非B.截至日前无可厚非 C.截至现在无可非议D.截止现在无可非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适当的一项是 A.在商业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商家假如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她人陷 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取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 是 早就筹划好了的 C.一向大家全部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假如单从这个角度了解“刺...... 秦” 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期望儿子得到幸福....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利比亚局势现在尚不明朗,为了立即将尚在该国的中国公民接送回国,中国民航局今天召开紧急会议,布署大规模运输任务 B.美国国家安全局凭借20世纪40年代和英国、加拿大等国签署的《五国情报交换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套监控系统,具有全方面监听、、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尤其节目,目标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提升她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著名非官方影评人周拂晓认为,《国王的演讲》在奥斯卡上大获全胜的关键原因反应了美国好莱坞对纯美国式影片的不自信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本身 B.《魔戒》这部电影我可没看,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C.人言可畏吗?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大家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D.上课铃已经响了,可教室里还空着五、六个座位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9题 建筑成为一个主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结果建筑即使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处理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发明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础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出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
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大家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定全部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百分比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应不过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特定的内容,因此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标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全部这些详细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慨、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原因,建筑的美感是蒙眬的,但又能够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能够是详细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能够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现在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
不过,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探索更为深入宽广的课题,比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原因,尤其是它的心理组成原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和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7.在西方,大家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B.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结果 C.建筑是一个主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详细观照会取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二者全部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原因 8.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一些特定的内容”关键指的是 A.客观上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定 B.全部的主观感受,全部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应 C.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和悬念、感慨、素养、格调等主观原因 D.建筑美感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