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 ①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③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是有智慧的人②孤竹:孤竹国③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通假字整理,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表 通假字 例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①“说"同“ ”,__________________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有"同“ ” 定义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练习 春往冬反 ③“反"同“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3.选文讲管仲和隰朋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语想用《论语》中的话表达阅读本文的感受你建议用哪两句?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8.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长沮(jù)、桀溺(jié nì):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耦(ǒu)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③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怃然:怅然,失意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学生 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 D.耰而不辍 辍:停止 10.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博学而笃志 11.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贤哉,回也 1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文中的“辟世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人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 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 麻炬 ,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 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是为大雨之兆 "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 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燎:燃烧 炬:火把 祈:乞求 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兆:预兆,征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3)从夕达旦 旦: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15.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7.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18.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主题阅读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22.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官②罢:同“疲"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 ) ③天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②魏于是乎始强 (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谢道韫传(节选)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
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 【注】①白:告知②步郭: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用肩舆抬 2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叔父安尝内集 查阅字典法①品尝;②经历;③曾经 (1) (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