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91一、殯葬傳染病防制二、殯葬職業危害三、祭拜的環境衛生生命服務衛生~公共衛生2024/9/92公共衛生定義 Ø美國耶魯大學文士樂(Winslow)教授1920年對「公共衛生」所提出的定義為:「公共衛生是一門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增進身心健康與效率的科學與藝術;經由有組織的社區力量從事環境衛生、傳染病管制、個人衛生教育、組織醫護事業以早期診斷與治療疾病,進而發展社會機構以保障人人均有足以維持健康生活的水準」Ø這說明了公共衛生的目的、宗旨、與推行方式及工作範圍 2024/9/93一、殯葬與傳染病防制 Ø殯葬活動至少包括「殮」、「殯」、「葬」三個階段以往殯葬衛生的 探討,大致是以遺體的處理為主軸,尤其是遺體的防腐,偏重於「殮」這個 階段的衛生問題,鮮少著墨於「殯」與「葬」階段公共衛生問題的探討Ø殯儀館、醫院太平間、火化場工作人員因為缺乏公共衛生的知識,也可能身處 職業危害的情境而不自知因此,「殮」、「殯」、「葬」的不同階段各有 其應注重的公共衛生議題 2024/9/94傳染病Ø傳染病是指可以從病患或其他傳染窩,將病原體透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宿主的感染症Ø傳染病的三要素:傳染病的產生是由於「宿主」、「病原體」、宿主暴露於致病原的「環境」,三者互動的結果。
Ø相關影響因素:三者能產生互動的基本前提是宿主需對病原體具有易感受性、病原體對人體造成的嚴重程度、「傳染窩」與「傳染途徑」是重要的環境因素2024/9/95傳染病Ø傳染病是指可以從病患或其他傳染窩,將病原體透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宿主的感染症Ø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Ø本法所稱傳染病,指下列由中央主管機關依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危害風險程度高低分類之疾病:Ø衛生福利部105年2月2日公告法定傳染病如下:2024/9/9殯葬學概要與政策殯葬學概要與政策6衛生福利部公告法定傳染病(105年2月2日生效)類 別傳染病名稱第一類•天花、鼠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狂犬病第二類•白喉、傷寒、登革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副傷寒、小兒麻痺症、桿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瘧疾、麻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漢他病毒症候群、霍亂、德國麻疹、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屈公病、西尼羅熱、流行性斑疹傷寒、炭疽病2024/9/9殯葬學概要與政策殯葬學概要與政策7第三類•百日咳、破傷風、日本腦炎、結核病(除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外)、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急性病毒性肝炎(除A型外)、流行性腮腺炎、退伍軍人病、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梅毒、淋病、新生兒破傷風、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漢生病(Hansen’s disease)第四類•疱疹B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肉毒桿菌中毒、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Q熱、地方性斑疹傷寒、萊姆病、兔熱病、恙蟲病、水痘併發症、弓形蟲感染症、流感併發重症、庫賈氏病、布氏桿菌病第五類•裂谷熱、馬堡病毒出血熱、黃熱病、伊波拉病毒感染、拉薩熱、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新型A型流感、茲卡病毒感染症衛生福利部公告法定傳染病(105年2月2日生效)2024/9/9殯葬學概要與政策殯葬學概要與政策8與殯葬從業人員相關的傳染病1.經由空氣傳播的結核病 2.急性B型肝炎 3.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 4.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1.經由空氣傳播的結核病n病因: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引起 n傳染途徑:結核菌經由血行或淋巴液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 n症狀:包括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
2.急性B型肝炎n病因:是由B肝炎病毒引起 n傳染途徑:血液、精液與陰道分泌物、受污染注射器、週產期感染及性行為等 n症狀:發病時有厭食、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有時會有關節痛和出疹情形、隨後會發生黃疸、無或輕微發燒、嚴重時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 3.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n病因: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引起 n傳染途徑:性行為傳染、血液傳染、接受愛滋病感染者之器官移植、母子垂直感染 n症狀:初期超過50%的患者會出現像感冒、發燒、紅疹、喉痛、淋巴結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而後症狀消失患者進入無症狀的潛伏期,典型的愛滋病臨床表徵為「卡波西氏瘤」與「卡氏肺囊蟲肺炎」 4.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n病因:致病原為冠狀病毒(SARS病毒) n傳染途徑:是近距離傳染,需接觸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才可能遭受感染 n症狀:主要症狀為發燒(>38℃)、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嚴重時會出現瀰漫性肺炎甚至死亡 殯葬人員標準防護指引要點Ø標準防護指引是整合血液與體液感染防護的重點,降低已知與未知的感染症與傳染性病原體,避免其散播的措施Ø基本原理是:不論病患的原始診斷是否已經確定具有傳染性,只要是接觸病患的血液、體液、不完整的皮膚或黏膜組織時,都應該遵守的基本防護措施。
Ø標準防護指引原則:洗手、手套、外科手術口罩、護目鏡或面罩、隔離衣、病人照護設備、環境控制、被服、廢棄物 手部衛生的清洗方式與內容n手部衛生包含用肥皂洗手及用酒精性乾洗手劑消毒兩種1.手部清洗: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步驟:濕→搓→沖→捧→擦)2.酒精性乾洗手劑:使用於衛生醫療機構,當手部無肉眼可見的污物時,用酒精噴灑消毒時,需兩手互相搓揉(搓揉範圍含蓋手及手指的所有表面),等手乾燥為止2024/9/915處理遺體的感染管制措施Ø一般遺體可以採取標準防護措施;Ø處理第二類與第三類法定傳染病遺體應採取額外的防護措施;Ø處理第一類法定傳染病遺體因要在24小時內火化,所以遺體處理應更為嚴格 2024/9/9殯葬學概要與政策殯葬學概要與政策16二、殯葬職業危害 Ø殯儀館流程 Ø殯殮工作的職業危害與防制 •化學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作業性危害 2024/9/917二、殯葬職業危害 殯儀館流程 當遺體進館之後,要辦理申請進館、繳驗死亡證明書、遺體識別證明等行政手續;之後,考量風俗與對往生者的敬重,對於沒有法定傳染病的往生者遺體通常會靜置6~8小時,讓家屬為往生者哀悼與助念;然後在完成進館申請後,將遺體置入冰櫃保存;出殯前一天遺體由冷凍櫃移出退冰,當天上午再進行遺體處理與美容,包含清洗、縫補、化妝、著裝等;最後送火化場進行遺體火化。
2024/9/9181.化學性危害~粉塵、甲醛 n健康問題:1)粉塵:塵肺症、慢性氣管炎、職業性氣喘、肺癌和化學性肺炎2)甲醛:呼吸道癌症、鼻竇炎、鼻咽部細胞變異增生 n防制建議:1)粉塵方面:應選擇具密閉式(負壓)火化爐、殮工檢骨與火化作業時配戴護目鏡與防塵口罩,殮工作業區應注意整體通風換氣、殮工下班前最好能沐浴更衣 2)甲醛方面:工作人員配戴口罩、防護面具,作業現場應具有局部排氣及整體換氣之通風設施 2.物理性危害~~噪音、高溫 n健康問題:1)噪音:聽力損失、非聽覺性的影響 2)高溫:熱衰竭、熱痙攣、熱暈厥、熱中暑 n防制建議:1)噪音方面:選用噪音較少之火化爐或排氣機或隔音設備、提供工作人員耳罩及耳塞、定期聽力檢查 2)高溫方面:應使用特殊防護圍裙保護身軀、作業場所裝設適當的空調設備及適當飲水 3.生物性危害~針扎、屍水噴濺或未戴防護具而直接接觸遺體 n健康問題:感染傳染病或是皮膚疾病,如愛滋病、梅毒、B型及C型肝炎、芽生菌病、布魯式桿菌病等 n防制建議:1)應提供工作人員護目鏡、手套、隔離衣,脫除手套後記得洗手 2)處理遺體場所應設計為負壓的系統 3)工作人員注射疫苗B型肝炎 4)避免針扎使用安全針器設備 5)應注意正確洗手的重要性及遇針扎及屍水噴濺之處理 6)殯儀館內應定期做好環境消毒。
4.作業性危害n作業性危害:長期搬運遺體與棺木、從事洗穿化需站立彎腰n健康問題:腰酸背痛、椎間盤突出症與肌腱炎 n防制建議:平常保持適當的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做伸展操活動筋骨、工作中保持正確的姿勢十分重要 2024/9/9殯葬學概要與政策殯葬學概要與政策22三、祭拜的環境衛生等問題 1.台灣地小人稠,土地尊貴,墓地取得不易,因此土葬逐漸減少,自然環保葬成為未來喪葬的趨勢,而遺體火化是進行自然環保葬的先決處理條件經過火化之後所留下之骨灰,可以進行塔葬、樹葬、拋灑葬、海葬 2.火化過程中燃料及助燃氣體的配合供應,也是影響燃燒品質的重要因子,良好的燃燒條件不但可以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種類,也可以降低污染物的量 3.土葬將遺體埋葬於地下,遺體會慢慢腐化並產生氣體,因此覆蓋的土層厚度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