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引言数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随着幼儿成长,数学教育也逐渐加深,难度逐渐增加大班幼儿距离小学入学的年龄越来越近,数学教育也要更为系统化和分类化,从最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扩大到更复杂的概念针对这一点,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层级分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数字0~9的数量及图形表示2. 掌握10以内的数理概念,如数数、大小比较等3. 知道和掌握趣味性游戏,例如:添头游戏、涂方格游戏4. 学会数学符号的认识,例如:“+”、“-”符号2)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数学的兴趣2. 提升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性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3、教学内容(1)数字0~9数字0~9是小学以及更高级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时期,必须提高幼儿 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通过数字展示卡片或手写数字进行数字的认知2. 通过比较不同量级叠加的数字牌来巩固数字的概念3. 灵活运用数字牌,让幼儿自主创造数字2)10以内的数理概念10以内的数理概念主要包括:数数、大小比较、数线等。
这些概念对幼儿的数学认知和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1. 数数:通过练习数数,教会幼儿连接数字代表的数量以及数数的方法2. 大小比较:通过简单游戏和比较,教会幼儿掌握大小关系3. 数线:通过数线练习,教会孩子数理概念的排序和组织3)趣味性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游戏可以有效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例如:1. 添头游戏:通过添头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数数方法2. 涂方格游戏:通过涂方格游戏,培养幼儿的分类性思维4)数学符号的认识在幼儿园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字,还需要认识符号的含义,这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着关键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符号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和“-”符号的认识,可以通过模拟物品的加减和字符的呈现来向幼儿教学4、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幼儿们不熟悉的知识,传授基本的数学观念和方法2)探究式教学法引领幼儿在尝试性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概念和特征,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探究,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3)游戏式教学法借助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体验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快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形成记忆4)案例式教学法透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幼儿呈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
5、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创造了各种教学环节,使幼儿能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教学和练习,幼儿们在数字认知、逻辑推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幼儿在数学知识上相对薄弱,难以接受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有的幼儿个性相对较强,让合作学习变得困难因此,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区分幼儿的个性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好地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力6、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体验式数学学习,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积累和铺垫希望我们的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