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 《道德与法制》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愉快的收获》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三组图文,第一组展示了童话故事 《小白兔和小灰兔》, 第二组图文展示了故事 《成功背后》,第三组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小, 阅历少, 没有能够形成正确而科学的价值观,不具备完全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教材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明白“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战胜困难,去创造美好明天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2、情感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3、行为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明天《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小明获奖连环画及活动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并逐步内化。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一、故事导入,说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再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想看吗?(播放动画《小白兔与小灰兔》 PPT )从而巧妙导入新课,对于低年级儿童具有很好的吸引力等学生看完故事后, 我追问“小白兔能收获什么呢?为什么?小灰兔怎么就能收获到胖胖的大白菜?问题的引入,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逐步意识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才会有收获”等道理此时,让学生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或明白的道理,已然水到渠成,不再费力了小明看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也深受启发,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小灰兔为榜样,向小灰兔学习,这不机会来了,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小明究竟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自己用连环画给我们是怎样讲述的这一环节的设计, 一方面是想再一次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明前面认识的道理, 即努力才会有收获 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小明的事例使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现实,为下面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讲自己的故事这一环节做好铺垫, 进而提出问题:你有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说出来让大家向你学习?二、实践活动,体验真理。
当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之后, 他们的品读会更为积极, 思考更为深入,为此,我采用分组活动的模式将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1、将学生每 4 人分成一组,各个组分别发放以下活动材料:拆散的玩具汽车、 坦克、飞机配件及螺丝刀; 水彩笔及图画纸; 五彩泥;准备好的“数学乐园”和“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小拼盘”等给各小组学生在发放实践材料时分别提出如下要求: 玩具组通过努力要把玩具组装好; 绘画组要凭着生活经验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大西瓜或一把香蕉; 手工组要动脑动手用五彩泥捏出一个自己喜爱的小玩意儿,如小老鼠、小泥人等;语文、数学兴趣小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手中的题目做完这样安排设计,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切身实践中意识到无论是玩耍嬉戏的生活,还是内容丰富的课堂,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2、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活动3、选几名小组代表汇报实践结果,要着重引导他们说出通过活动都收获了些什么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把玩具车是否拼装好,他都会有收获,而且这些收获是多方面的,如拼装的技巧,顺序,注意事项,同时还有他们对这一活动的兴趣等同样,无论孩子们是捏橡皮泥,还是画画,或者语文、数学练习题等,他们都会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内容的收获。
三、总结激励,延伸内化新课标指出,教学的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情境,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把课内外结合起来, 使他们在生活中进一步体会、巩固、内化、努力,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今天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觉得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会有收获 ?3、明白了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你打算今后怎样做?本环节的问题探索,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在巩固内化中做到“知行合一”以此激励学生达到了本节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 结束了本课的教学,谢谢各位专家和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