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大学生求职意向问卷调查报告——“校园行系列招聘活动”调查报告 2(一)一、调查说明1 、调查背景及目的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继 2009 年上半年三场校园行系列招聘活动后, 11 月 24 日开始,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 辽宁省就业网、辽宁省人力资源管理调配中心和辽宁省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再次与省内高校联手承办了“企业 ?高校手牵手促就业—— 2009-2010 年度校园系列招聘活动”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参加招聘会大学生的求职状况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和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新增了关于求职维权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调查项目, 意在了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法律维权意识和就业初期需要哪些支持,从而更有目的性地促进与指导大学生就业2、调查时间及方式承办单位于 2009 年 11 月 24 日,12 月 2 日,12 月 18 日,12 月 22 日和 12 月 23 日分别在沈阳化工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锦州)、大连工业大学(大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抚顺)和沈阳工程学院举办了五场校园招聘会。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对参会学生现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一对一式指导受访者填写问卷信息,确保了问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调查对象及样本总数我们对参加这 5 场招聘会的 14700 余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在校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应往届毕业大学生本次调查共选取 850 名调查对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519 份二、调查情况1、性别据统计,参与此次调查的人员中男性230 人,女性289 人,分别占调查对象44.32% 和55.68%,女性调查者比男性高出11.36 个百分点2、文化程度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学历者 23 人,占总人数的 4.43%,本科学历者 479 人,占总人数的 92.29%,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 17 人,占总人数的 3.28%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仍是求职的主力军3、工作经验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从工作经验来看, 参加调查的高校生中 69 人有工作经验, 仅占调查总数的 13.29%;450 人无工作经验,占调查总数的 86.71%由此可见,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差,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 “通病 ”。
4、期望工作地点从期望工作地点来看,选择本市 184 人,占全部调查者的 35.45%;选择全省(辽宁省)186 人,占全部调查者的 35.84% ;选择外埠、无要求、其他选项的分别是 25 人、 96 人和28 人据统计,愿意留在沈阳和大连工作的受调查者近五成,大学生求职中 “宁要城里床,不要乡下房 ”的观念没有发生改变5、薪资要求从期望工资方面看, 选择月薪 800-1500 元与 1500-2500 元的学生占很大比重, 分别是 144人和 297 人,占调查总数的 27.75%和 57.23% 选择 2500-3500 元期望工资的人员共 48 人,3500 元以上有 29 人,接受 800 元以下工资的调查者只有 1 人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期望薪资集中在 1500-2500 元之间6、期望从事行业此题为多选题,受访者最多可以选择其中的三项统计结果显示,此项共填选 861 次,其中,制造业 165 次,教育 111 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5 次,金融业 101 次,这四项选填次数较多,分别占总选量的 19.16%、12.89%、12.20% 和 11.73%,而住宿和餐饮业的求职者填写比重最小,仅为 2.44%。
7、期望从事职业问卷设行政类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 商业和服务业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其他和无要求共七类拟从事职业,总选填量共 757 次(最多可以填选三项) 调查结果显示, 期望从事职业最多的三项职业依次是专业技术人员、 行政类人员和办事人员, 分别占总次数的 35.14%、 22.06% 和 17.70%,三项合计占总数的 74.90%,选择其他职业的人员最少,仅有 20 人次,占 2.64%8、期望从事单位性质调查根据当下企业的不同性质进行划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个体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无要求和其他共 10 个选项(最多可以填选三项) 总填选量为 1000 次,其中国有企业 310 次,股份有限公司 112 次,有限责任公司 111 次,这三项所占比重较大,分别是 31%、 11.2%和 11.1%,选择其他、个体经营和联营企业的比重最少,三项合计只占总次数的 7.6% 可以看出,工作稳定、薪资良好的国有企业仍是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 “首选 ”9、培训意向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本栏意在了解大学生在接受完四年的大学教育, 是否有参加二次培训的意向, 在 “有”培训意愿中分列 “技能培训 ”、“学历培训 ”“创业培训 ”和 “其他培训 ”四项待选。
调查的全部人员中,没有培训意愿的人员为 110 人,占全部调查者的 21.19%,有培训意愿的人员为 409 人,所占比例为 78.81% 有培训意愿的调查人员中,近七成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选择学历培训和其他培训的学生仅占有培训意向人员的两成和一成10、对 “上交押金才上岗 ”的看法从对 “上交押金才上岗 ”的评价来看, 346 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选择 “在确定能得到工作后,交纳押金 ”的学生为 187 人,占调查总数的 54.05%;选择 “用人单位收交押金违法,坚决不交,及时得不到工作也无所谓 ”的学生 155 人,占调查总数的 44.80%;选择 “为了得到工作,交押金 ”的仅有 4 人11、就业维权意识从权益维护方面看,当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的受访者最多, 所占比重为 55.86%; “寻求学校帮助 ”和 “协商解决 ”两项的选填量次之,所占比重分别为 15.46%和10.72%;选择 “通过个人关系解决 ”、 “虽有不满却忍气吞声 ”、“不在意 ”和 “其他 ”四个选项的人数总和不到总选量的两成 调查说明, 多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利益受到侵害时, 会采用理性方式解决,有一定的法律维权意识。
12、就业指导需求从 “就业初期需要哪些指导 ”方面看,选择 “就业培训 ”、 “获取就业信息 ”和 “职业规划指导 ” 三项帮助的学生比重较大, 依次为 21.19%、20.06%和 18.46%,选择 “资金支持 ”的学生较少,仅占总比例的 9.49%有关兰州商学院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报告提纲:一、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现状与特点分析(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二)大学生职业选择目标状况(三)大学生选择就业的途径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建议(一)职业生涯规划(二)社会适应能力(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五)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 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 众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发放了 80 份调查问卷,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 57.5%,女生占 42.5%,(如下图一示) 全部为本科生 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 充分考虑了专业和年级的分布,大体上能反映当前兰州商学院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总体看法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图一)一、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现状与特点分析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 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显著, 而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但总体上同学们对就业大都抱积极乐观态度, 部分女生选择顺其自然, 而大一大二的学生较大三的更为乐观些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突出,毕业生人数以 20%左右的速度逐年增长,而岗位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 僧多粥少;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 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 大学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
许多大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普遍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获得公务员身份就等于是有了避开职业风险的钥匙, 认为本科学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研究生则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调查中显示,有 58.75%的同学认为缺乏实践能力是就业最大的障碍,有26.25%的同学认为专业能力欠缺, 以及交际能力不强成为困扰他们就业的主要因素(如图二所示)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使过半学生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社会裙带关系复杂,自身无背景,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图二)2、大学生职业选择目标状况首先,调查了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的选择 首选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占 17.5%,首选在自己家乡的占 15%,选择原因是可以更加方便的照顾父母的大多为女生,更多的男生择业时更多考虑能否实现自身价值和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而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虽然也有一部分用人需求量, 但数量较小, 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有超过 90%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 的现象绝大部分同学更加注重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并不过分强调地域局限,选择到时视情况而定。
另外,对于大学生毕业工资选择方面,我们调查的学生中, 55%的人选择了1500-3000, 23.75%的人选择了 3000-6000,选择 1500 以下和 6000 元以上的均占到 10%(如图三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