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2KB
约11页
文档ID:409930185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doc_第1页
1/11

一、文学常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3、《丑小鸭》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6、《黄河颂》选自诗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7.《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法国短篇小说家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壁”9、《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土地的誓言”是指“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二、文言文词语及重点句子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3. 父异焉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把……当作奇异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6.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7.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宾客]把……当作宾客对待8. 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9. 父利其然也 [利]把……当作图利的手段10.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 [扳]通"攀",牵,引[环]四处[谒]拜访 11.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12.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13.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木兰诗》 14.惟闻女叹息 [惟]只 15.愿为市鞍马 [市]买16.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17.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18.关山度若飞 [度]过 19.朔气传金柝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20.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21.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22.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23.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25.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伤仲永》 1. 世隶耕。

译文:世代耕田为业2. 父异焉 译文:(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3.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那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内容4.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那些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5. 邑人奇之 译文:同乡的人对此感到很奇怪6. 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渐渐地同乡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7. 父利其然也 译文:他的父亲把这样做当作图利的手段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每天拉着仲永在同乡中四处拜访9.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不能跟以前的传闻相符10.然众人矣 译文:完全地像普通人一样了11.贤于才人远矣 译文:比有才能的人好的多12.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那么是他的后天教育没有达到的要求13.今夫(fú)不受之人,固众人 译文:现在那些没有先天赋予的,本来是普通人14.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能够成为普通人就停止了吗?三、文章重点整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是什么叙述方法?对孩子、百草园、中心各有什么影响? 插叙,对孩子新奇,刺激,使百草园富有神秘感,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是否有趣?作者说“无趣”是为什么? 有趣,用不下雪的无趣衬托有雪时的乐趣。

3 一连串的捕鸟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喜爱百草园,高兴,兴奋,虽事隔三十年但忆忧心 4 ade在文中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反复,表现作者告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怀恋 5 描写三味书屋和三味书屋内的摆设用的什么描写顺序?空间顺序 6 怪哉虫的事你怎么理解? 先生把一切于学习无关的视为旁门左道,不让学生分心,过去是好,但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 7 老师读书的动作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说明对工作喜爱,是个宿儒,读书入神,也有一股淡淡的酸腐气息 8 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的是那两种变化?空间和时间变化 9 分别用两件事(或两句话)概括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达留恋之情? 1.美女蛇的故事 2画锈像的故事 10本文中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请列举三种,并说明好处和作用 1 闰土父亲捕鸟与我捕鸟作对比 2下雪与不下雪作对比 3 长妈妈与先生作对比 4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作对比 11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这与写百草园形成什么关系?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对比关系,指出中心,突出主题,不同之处,突出百草园快乐自由,三味书屋压制约束 12“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单是”和“就”好在哪里?作用? 过渡句,总领句,承上启下,但是….就突出主题,指出中心,突出百草园有趣 13 第二段描写不同景物对象的事物都有:春季——;夏季——;秋季——; 14 三味书屋都写了哪些事? 讨教怪哉虫;后花园寻乐;师生读书;学堂画画 15 你如何理解师生读书? 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不太明白,但也从中获得了欢乐 16 你如何理解学堂画画? 学习虽然枯燥,但学生“苦中求乐”,这也符合儿童心理 17 “我”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略显古板的老式读书人外貌、几件事情看出来的性格) 18 作者对三味书屋是什么态度? 对“三味书屋”旧式教育制度不满,但对她给自己的欢乐也是很留恋的 19文章主旨:统一关系(课本11页的3) 《爸爸的花儿落了》 1阅读课文54到68自然段回答: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我急于见到爸爸告诉他握着一天的情况和收获 2“我”进家门后看到了什么情景?这预示着什么? 垂下散落的夹竹桃和掉在地上的青石榴,暗示爸爸的生命之树凋谢 3“我一进不再是小孩”的含义是什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我已经长大了? 我长大了懂事了,能分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了。

从我镇定的动作和思想中可以看出来 4从文中找出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5“进了家门”到完,概括这里的主要内容? 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着老高的话,他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落了,我已经长大了 6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花比人把即将丧父的悲伤推向极致,而又含蓄 7爸爸的花落了 明指什么?暗指什么? 明指:父亲养得花落了暗指:父亲去世了 《伤仲永》 1回答问题并翻译: (1)介绍他家世背景:世隶耕:世代(属于)的农民 (2)介绍他最初状况:未尝识书具 (3)介绍他写诗内容:收族为意 (4)其父贪因: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述中有什么作用?过渡 3 怎样认识“受之于天”和“受之于人”的关系? “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材是至关重要的 4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父利其然也具体做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 经历了那三个阶段? (1)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泯然众人矣 6 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讲了人的天资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7 词类活用: (1)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诧异2)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惊奇 (3)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 (4)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 8 虚词: (1)之: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指仲永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焉:父异焉,代词:指方仲永啼哭要书这件事 复到家问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 9 通假字:日扳:通“攀”,牵引 《最后一课》 1韩迈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近于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2文中从“真奇怪,今天听讲••••••这样耐心讲过助于什么描写?试着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心理描写最后一刻激起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怀,把课上好,学好自己祖国语言作为热爱国家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所以会有这种感觉老师也教得更认真了 3是什么使小弗朗士觉得韩迈尔先生变得这么高大? 韩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他高大在小弗朗士眼里,韩先生不仅是个法语老师,还是一个爱国志士。

4韩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一节法语课,窗外已经传来了钟声和普鲁士兵收操的声音,德语马上要代替法语了,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所以极度悲伤痛苦 5韩先生用出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写“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热爱,必胜的信念,对孩子们的鼓励对敌国憎恨 6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表达什么意思? 动作描写,表示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事实感到极大的痛苦 7中午的钟声和号声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交待背景,渲染气氛,标志最后一课结束了,使爱国心更痛苦,激发了人物的爱国之心,塑造人物的点睛之笔,为中心升华作了最后的铺垫和烘托 8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如何理解红体字? 韩先生对语言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 9 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红体字的理解?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监狱指普鲁士兵的控制,钥匙是祖国的语言,母语可以让人萌发爱国之情,可以使人民团结起来抵御,结束外国的统治、侵略 10 最后一段写出了韩先生怎样的心情? 无奈,悲痛,伤心等 11 如何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字帖;喻体:小国旗经老师的影响唤醒了学生爱国主义真情 12 如何理解“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对普鲁士士兵不让学法语这种控制手段的蔑视,以及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13 小弗朗士认为:“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说说小弗朗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最后一节法语课激起了所有人的爱国热情,老师更加认真地教了,学生在老师的感召下投入学习,所以有这种感受 14 如何理解“啊!这最后一节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小弗朗士懂事了,明白最后一节课的意义重大 点明主旨,与课文题目相呼应 15.文章主旨:《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木兰诗》 1 按要求默写原文,并解释: 描写边塞夜景:朔气传金柝,寒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