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南甘蔗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及区划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78.10KB
约3页
文档ID:48164616
海南甘蔗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及区划_第1页
1/3

中国农业气象 ( Chinese Journal ofAgrom eteorology) 2009 , 30(增 2): 254- 256海南甘蔗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及区划*刘建波1, 彭 懿1, 陈秋波2 **( 1.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摘要: 利用海南 14个气象站点 1971- 2005年 35a的实测资料, 与甘蔗种植的主要气候指标及生长的主要气候条件进行对比, 分析了海南各地的水热条件, 并评价了该地区甘蔗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 海南各地区气象因子中温度差异不大, 影响甘蔗种植的气候条件主要是降雨量全省除东方由于降雨量 10e 的活动积温为 5500~ 6500e # d ; 年日照时数1400h以上; 年降雨量 1200mm 以上2 . 1 . 1 温度条件甘蔗为喜高温作物, 生育期间要求有较高的温度 条件 ¹ 发芽 - 出苗: 甘蔗在 13e 便可萌发, 随着温度的升高, 发芽速度加快, 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30e ~ 32e , 在该温度范围内, 温度高, 有利于提高出 苗率和缩短出苗天数; º 分孽期: 分孽要求日平均气温在 20e 以上, 随着温度上升, 分孽加速, 30e 时分孽最盛; » 拔节 (蔗茎伸长期 ): 甘蔗在 12e ~ 18e 时可缓慢伸长, 20e ~ 25e 伸长逐渐加快, 30e 为最适温 度, 伸长最快, 超过 34e 则减缓; ¼成熟期: 成熟期要求气温渐降, 但又不太低, 以 13e ~ 18e 为宜, 若成熟期温度降至 0e 左右, 则糖分会因转化而下降[ 4]。

气温日较差大, 有利于早熟和糖分积累 2 . 1 . 2 水分条件我国各甘蔗主产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18 . 5e ~2215e , 年平均降雨量在 1000~ 2250mm, 很适合甘蔗 生长对土壤的适应要强于对气候的适应性, 为了获得高产、 稳产, 必须不断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和肥沃程度, 使它适应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甘蔗是高杆、叶面积大、 需水量多的作物萌芽期土壤湿度以田间 最大持水量的 75 % 左右为宜拔节、 茎伸长期是甘蔗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约占甘蔗一生总需水量的50% ~ 60 %, 这时期土壤湿度必须保持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 80 % ~ 90 % , 否则将影响甘蔗成熟和糖分积累生长后 期应适 当干旱, 以 促进甘 蔗成熟 和糖分积累[ 5]2 . 1 . 3 光照和 CO2浓度 甘蔗是 C4作物, 具有喜光、 光饱和点高、 光补偿点和 CO2补偿点低等特点, 不仅在强光和高 CO2浓度下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而且在较弱光照和低 CO2 浓度条件下, 仍较 C3类作物有较强的光合作用, 因此, 甘蔗为高光效作物2 . 2 海南甘蔗种植的适宜性区划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 光温水条件优越, 年太阳 总辐射量约 460~ 5900kJ/cm2, 年日照时数为 1750~ 2650h , 光照率为 50 % ~ 60 % , 一年四季适合农作物生长。

由以上分析的情况来看, 甘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高低受多种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 其中以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但以海南的气候条件来 看, 在海南种植甘蔗主要还是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王向阳[ 6]研究发现, 可以根据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温度为分区指标来确定甘蔗的适宜栽培区, 见 表 1表 1 甘蔗种植温度适宜性分区指标气温指标 ( e )年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年降水量(mm)最适宜栽培区20~ 25 181500~ 2000次适宜栽培区 12~ 15或25~ 3034~ 3612~ 15 1000~ 1500或2000~ 2250不适宜栽培区 25002 . 2 . 1 海南热量特征和降水条件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四 季不分明, 夏无酷热, 冬无严寒, 气温年较差小, 年平均气温高干季、 雨季明显, 冬春干旱, 夏秋多雨, 多热带气旋光、 热、 水资源丰富各地年平均温度在 22. 8~ 25 . 0e , 中部山区较低, 西南部较高全年没有冬季, 1- 2月为最冷月, 平均温度 16~ 24e , 平均极端低温大部分在 5e 以上夏季从 3月中旬 - 11月上旬, 7- 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 为 25~29e 。

全省各气象站点 1971- 2005年热量特征见表 2表 2 海南省各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地 区气温 ( e )年平均最高最低年均降水量(mm)海 口24 . 127 . 921. 51372东 方25 . 028 . 622. 0798临 高23 . 728 . 220. 71202澄 迈23 . 929 . 020. 51488儋 州23 . 528 . 720. 31539昌 江24 . 630 . 021. 01392白 沙23 . 028 . 819. 41626琼 中22 . 828 . 719. 12050定 安24 . 128 . 721. 11480屯 昌23 . 728 . 620. 61753琼 海24 . 328 . 521. 41735万 宁24 . 728 . 322. 11802陵 水25 . 029 . 022. 11434五指山22 . 828 . 419. 21493#255#中 国 农 业 气 象第 30卷降水方面, 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 全岛年平均降 雨量在 1500mm 以上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 降水时空差别甚大东湿西干明显, 多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 年降雨量约 2000~ 2400mm, 西部少雨区年 降雨量约 800~ 1200mm。

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 冬春干旱, 旱季自 11月 -翌年 4 、 5月, 长达 6 、 7个月夏秋雨量多, 5- 10月是雨季, 总降雨量 1500mm 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 70% ~ 90 %由于中部山区对东南 季风的阻挡和抬升作用, 处于迎风坡位置的琼中县东部和万宁县西部的地区、 丘陵地区, 成为海南岛的多雨中心, 平均年降水量达 2050mm, 最高年份可达 5000mm而处于海南岛西部背风位置的东方市沿海地 带, 则 是 全 岛的 少 雨 地 区, 年 降 水量 不 足900mm各气象站 1971- 2005年的降水情况统计结果见表 2 2 . 2 . 2 区划结果甘蔗原产热带, 要求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热量条件对甘蔗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热量的积累程度决定甘蔗品种类型、 种植制度、 产量高低、 品种优劣, 是甘 蔗生产布局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而水分条件则直接影响甘蔗的光合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支持和保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 使植株茎叶挺直, 保证甘 蔗的正常生长根据表 1的分区指标, 结合海南省各市县的气候条件, 以保证率 80 % 为标准, 在主要考虑热量及水分等指标的前提下, 将全省各地区的热量与水分因子与 甘蔗种植的分区指标进行叠加, 再根据实际满足情况, 得到了甘蔗在海南省的气候适宜性规划。

可将海南甘蔗种植划分为三个不同农业气候区, 即 Ñ: 最适 宜区, Ò: 适宜区, Ó: 次适宜区规划结果见表 3和图 1表 3 海南省甘蔗种植气候适宜性程度地 区最适宜区白沙 琼中 屯昌 万宁 琼海 儋州次适宜区临高 昌江 澄迈 海口 定安 陵水 五指山不适宜区东方3 结论与讨论 海南地处热带地区, 全岛光照充足, 影响甘蔗种植的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海南省的各个市县中, 温度差异不大, 基本能满足甘蔗生长的温度需要, 但年平均降水量差别较大, 使得甘蔗生长有差别 从气候适宜性综合评价来看, 全岛甘蔗种植最适宜区图 1 海南省甘蔗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西部地区, 并形成带状; 北部和 南部地区为次适宜区;东方市由于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 798mm, 属于干旱地区, 不能满足甘蔗正常生长需要, 划分为不适宜区在自然条件下, 甘蔗生长除了受热量、 水分、 光照 等主要气候因子的影响外, 还应考虑其他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的交叉、 综合影响例如在海南东部种植甘蔗必须考虑自然灾害如台风、 暴雨等的风险; 而西部则更要考虑干旱的影响在实际农业生产上, 要注意各 种环境条件对生长的个别生理活动的特殊作用, 采取合理措施, 才能促进甘蔗种植的生长, 达到丰产的目的。

从整体情况来看, 海南区位优势突出, 是中国最 大的经济特区, 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热带自然资源, 可开发多种名、 特、 优、 新产品各地区应结合当地条件, 因地制宜, 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资源化经济道路, 更好地促进海南生态省 建设参考文献:[ 1]茅飞龙. 加入 WTO对我国糖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 J]. 甘蔗糖业, 2002, ( 5): 46 -49.[ 2]欧钊荣, 谭宗琨, 何燕, 等. 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24): 10407-10410, 10415 .[ 3]陶忠良. 海南岛苦丁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初步区划 [ 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2, 8( 1): 14-17.[ 4]普宗朝, 宋水华, 周鸿奎, 等. 甘蔗引种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及栽培技术初探 [ J]. 新疆气象, 2003, 26( 3): 30-33.[ 5]符雪岩, 何凡. 海南甘蔗发展情况与思路 [ J]. 甘蔗, 1998 , 5( 2): 32-34.[ 6]王向阳. 皖南山区中华称猴桃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6, 12( 2): 73 -74, 84.#25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