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3页
文档ID:514906624
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_第1页
1/3

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对于“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注意四个主要问题:一是观察内容外延过宽主要表现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囊括了课堂教学所有的相关要素: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具体环节,从双基到过程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内氛围到学生学前准备状态面面俱到虽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有立足于宏观进而微观的观照是必须的,但想要在一堂课里关注所有的问题,必然削弱关注重点问题的力度,最终导致蜻蜓点水,无功而返 二是主题内涵要点不清主要表现为针对主题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主题内涵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主次地位,变化的规律分析不透,关注的因素或陷于片面、孤立,或陷于交叉重合 三是观察内容针对性弱主要表现为量表中的观察内容与授课教师预设策略的脱节和断层,导致授课教师和观察教师的活动各自为阵授课教师的预设策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具体途径、方法的,观察量表必须形成与之呼应的观察内容体系 四是观察条目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量表内容过于简略和笼统,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观察,取得有效数据制定观察量表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明了地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各观察点有比较明确的要点提示和描述有助于增强量表的可操作性。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是没有把握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的缘故对于一般科学研究过程而言,始终把握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这个最基本的规律,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架便清晰了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1.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2.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3.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

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提供几组 “课堂观察量表”供参考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的影响”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教师评价语言的内容情感性评价(学生习惯态度兴趣)内容性评价(文本内容)方法性评价(学习方法)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次数%次数%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二)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评价目的(清晰、准确、无冗余)评价时机(成熟、不成熟、生硬)评价态度(交流式;表演式;个性化)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次数%次数%       学生课堂反应情况观察表(三) 学生反应评 价 语 言 内 容效度原因分析情感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 热烈有共鸣   迷惑不解   无反应   备注:半数以上学生参与或响应为热烈有共鸣次数%次数%次数%       学生学习效果测评记录表(四)关于老师的评价语言1.这节课中,老师给你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为什么?2.你喜欢老师怎样评价你?问卷(     )人, 收卷(      )人分类统计情况:原因分析:关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1 “我仿佛看见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你仿佛看见安静怎样的内心世界?2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张望她似乎看到什么?问卷(     )人, 收卷(      )人分类统计情况:原因分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