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gege****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42KB
约11页
文档ID:363541730
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1/11

14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诗词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4.感受作者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作者李白、刘禹锡、苏轼的相关资料,诗词的写作背景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行路难》(其一),读懂诗歌的内容2.品词析句,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3.体会诗人以浪漫笔法抒写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教师朗读“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出示课件1)今天,让我们一起这三首千古名篇——《诗词三首》,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价值板书课题:14 诗词三首(出示课件2)教师: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诗与酒联系在一起。

诗人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其一)出示课件3)板书课题:行路难(其一)(出示课件4)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诗歌学习,你们应该知道唐代的那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谁了吧?预设:李白(出示课件6)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有《李太白全集》2.背景资料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学习这首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的背景吧预设:(出示课件7)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不仅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辛,满怀愤慨地写下了组诗《行路难》。

课本中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一首3.文体知识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这首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那么,我们在这里对该文体知识再了解一下吧预设:(出示课件8)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教师补充:这种风格,即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4.方法指导(出示课件9)教师:阅读诗歌,是离不开赏析的如何赏析诗歌,我们一起来看看赏析方法吧诗歌赏析三部曲: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二)预习检查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10) 教师提示:注意“樽”“歧”的读音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参照注释,先听读课件示范朗读,然后自己朗读诗歌,看看诗歌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出示课件11)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12、13、14)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出示课件12、13、14)四、细读诗歌,精读细研教师:反复朗读诗歌,逐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1.教师出示:(出示课件1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教师追问:“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什么?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预设1:“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预设2:“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师生分析:诗歌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见“巧铸灵运”之妙出示课件16)教师总结:这两句诗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出示课件16)2.教师出示:(出示课件1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内心怎样的感受?(出示课件17)(学生齐读这两句诗歌,然后谈谈感受。

学生: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教师总结: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3.教师出示:(出示课件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教师提问: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出示课件18)(学生自读这两句诗歌,然后谈谈感受学生: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 教师补充: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教师总结:这两句诗表达了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4.教师出示:(出示课件1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教师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典故?(出示课件19)(引导学生看注释,再分析回答预设1:相传,商朝末年的姜尚,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商汤任用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预设2:姜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像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教师分析: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

5.教师出示:(出示课件20)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教师: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预设: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重复句式教师追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师生讨论,教师分析,最后指正)预设:“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教师总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6.教师出示:(出示课件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句诗的含义?(学生读后讨论分析,然后抢答学生:结句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教师补充:南朝宋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教师总结: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教师:同学们仔细朗读诗歌,分析诗歌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出示课件22)预设:五、深读诗歌,合作探究再读诗歌,赏析这首诗中运用的写作方法1.教师出示:(出示课件2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提问:同学们,找出诗句中的动词,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1:停、投、拔、顾学生2:诗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2.教师出示:(出示课件2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教师提问:“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处境?(学生朗读诗句,分析、思考后回答学生1:“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学生2:“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写出了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3.教师出示:(出示课件2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学生朗读诗句,分析、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1:姜尚,在磻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预设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六、课堂小结1.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把本诗的主题归纳一下出示课件2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预设: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诗歌,归纳本首诗的写作特色教师提示:用典精当出示课件27) 学生: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志向远大教师提示:虚实结合,想象雄奇出示课件28)学生: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七、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30-32)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八、知识迁移,拓展延伸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33、34、35)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29)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时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过程】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预设:刘禹锡(出示课件38)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练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代表作有《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有《刘梦得文集》2.背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