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日经济对比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0KB
约5页
文档ID:47022366
中日经济对比_第1页
1/5

二战后中日经济对比二战后中日经济对比刘武斐刘武斐 0909 日语日语 20090120492009012049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窄小,物产资源贫乏对比而言,中国地大物博在发展经济方面本应占很大优势,但在二战以前,中国却比日本落后更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专心发展经济,使日本成为全球强国之一,而中国仍然在末代封建的残余中生死挣扎经受了二次大战的灾难,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几乎完全被战火破坏掉了也许我们可以说,中国与日本大体上曾经具有相同的经济起点、相同的物质基础起跑线但是,在此之后,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与惊人能耐迅速崛起,远远地将中国抛在了后面到了 21 世纪,我们仍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在经济上与日本存在很大差距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从奇迹的战后复兴到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从奇迹的战后复兴到泡沫经济的崩溃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殖民地丧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缴,正在研制的先进武器,如喷气战斗机、导弹、洲际轰炸机等,连同样机、图纸和实验设备等也被美国拆除运走大量的工厂和建筑被摧毁,战后日本满目苍夷从明治开始经历了约 100 年,又回到了原点但是大和虽然沉没,但创造大和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来。

那时日本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割让台湾等2 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 10 年的总收入日本将赔款的绝大部分用来办教育加上日本是美国的小弟弟,干儿子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行非军事化,是由美国保护的,没有国防负担,所有的钱全部用来发展经济,而且美国战后给了日本很多的投资,另外日本没有支付最重要的对华战争赔款所以日本在战后经济奇迹复兴是必然的1945 年日本解散了财阀,随后又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是日本社会渐渐步入安定,法制也趋于完善1946 年,吉田茂内阁成立,实施了《金融紧急措施令》 ,以煤炭为中心的倾斜生产方式,致力于经济复兴,所以 1947 年起日本就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1952 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1960 年的《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也加强了日本防卫力量,推进了日美经济上的合作,进入60 年代,就推动日本进入黄金时代而历经 1973 年和 1979 年的二次石油危机及对外经济摩擦,日本的经济增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但是也正是石油危机,成为了战后日本经济转型的巨大契机。

此前,扩大生产量及产业现代化等战后经济政策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向新型有实质性的进步经济的大转型日本各产业开始推进节能与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并且整个日本经济,实现了从产业结构的“重厚长大型”想“轻薄短小型”的转变在美国高利率政策所导致的美元升值日元贬值的背景下,对外出口仍发挥着牵动日本经济的作用就这样,在 80 年代前期,日本经济步入 4-5%的稳步增长轨道进入 90 年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 1994 年日本的外汇储备金额达到 1217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截止到 1986 年的 31 年间日本国民生产值增长了 90 倍1989 年日本的 GDP 值相当于德、英、法三国之和、美国的 60%,排名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 90 年代之后,日本就进入了泡沫经济的崩溃和经济的低增长,陷入战后最长的经济萧条中而 1997 年实施的财政再建政策(废除特别减税和社会保险费)是导致经济负增长的直接原因更为严重的是泡沫经济遗留下的负资产问题1998 年日本分两次实施了总规模高达 40 兆日元的综合经济对策,渐露成效进入 21 世纪,日本年经济复活的迹象加强但这只不过是终于从泡沫经济破灭的后遗症中挣脱出来而已,并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经济成长状态。

中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史中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史1949 年的中国也是一片废墟所不同的是,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建国之初,我国的文盲率达到了惊人的 80%,现代技术几乎为零,只能仿制汉阳造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满口之乎者也,与现代工业技术几乎毫无关系祖上留下的土地和资源,人均也不见得比日本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条漫长的路其实,中国崛起唯一的依靠其实与日本一样,是人!而不是土地和资源但那时候中国却只有极少数的科技人才,包括后来回国的钱学森,也是只读过书,没下过水的,知识分子几乎与工业生产不沾边1949 年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加之后来中国又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决裂,中国基本上是被迫关起门来搞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发展生产,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 年召开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失惨重。

1960年冬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 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但是 1966 年的文革,却让中国经济倒退 50 年直至 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中国在短短 20 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再造,走完了日本明治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科技先进的工业国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接着在城市进行改革开放先是设几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改革调动了积极性,开放如潮水般地引进了先进的西方技术,加上工作重心转移,中国的经济列车骤然前行2003 年,中国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 4 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投资开始进入旺盛期2006 年年初,收取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也废止了在过去 20 多年特别是最近 10 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更是突飞猛进。

进入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上升轨道,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迎来新中国建国 60 周年的喜庆日子现阶段的中日经济的情况现阶段的中日经济的情况面对中国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趋势,某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幻觉”: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有人估计,中国的GDP 将在今年或者明年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现阶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越美国和日本,仅次于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的外汇储备己超过 2 万亿美元,把位居第二的日本远远抛在身后;上海证券市场的交易额迅速膨胀,相当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交金额的 1.4 倍,上海正在取代东京,确立起世界第三证券市场地位 但是日本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海外总资产接近 4.2 万亿美元虽然中国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很快超过日本,但日本的人均 GDP 却是中国的十多倍,同时中国的 GDP 其中包含有大量外资企业的产值,而日本的全球生产与销售总额的 GNP(国民生产总值)却远在中国之上中国外汇储备超过 2 万亿美元,日本官方外汇储备虽然只有 1 万亿美元,但民间持有外汇高达 2 万亿美元以上,日本拥有的外汇储备才真正是世界第一中国近年来崛起的步伐不算慢。

然而,在战后的第一个 1/4 世纪,日本即轻松成为全球第二号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过去 20 多年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GDP 总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并且以诸多指标衡量,根本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海外中国近年来以引进外资多多为傲,然而日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0 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达到 3.2 万亿美元,相当于 2003 年中国全部 GDP的 2.3 倍,其制造业在海外的销售总额为 1.3 万多亿美元,与中国的 GDP 相当如此强大的一个隐形的“海外日本” ,足令开放了 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着口号,迈着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汗颜!事实上,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我们应该像日本那样倍加珍惜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如此中国的能源与资源就能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那么,经济发展就成了必然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