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提纲

wen****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4.36KB
约18页
文档ID:596306042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提纲_第1页
1/18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提纲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一句话必背】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个基本点P4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4 3.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P54.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55.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6.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P8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99.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增长高速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P1010.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P3【问答题梳理】1.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富民奋斗目标的 P3(1)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 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改革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P3 P4 P5(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3(2)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改革开放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3. 中国腾飞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P6 P7(1)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二个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品第二大国3个第一)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3)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从“引进来”到共建“一带一路”,再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4.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P8 P5(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3)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 P10 P11(1)中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6.党和政府为什么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注意:这些题同一道答案P11 P12 P13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7.党和政府如何做来确保共享发展成果? P11 P12(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4页七个“所”)(3)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6)实行乡村振兴战略(7)实施健康中国战略(8)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8.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共享发展成果有什么重要意义?P13(1)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2)有利于党和国家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3)有利于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4)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P28(1)根本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⑤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⑥中国特色社会士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⑧广大劳动者发扬实干精神努力的结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一句话必背】1.和创新有关的战略:必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P18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P225.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P25 6.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P28【问答题梳理】1.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P14 P17 P18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强、胜5)创新是国家国运所系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2.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P20(1)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优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3)不足: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P21)(1)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资源;(2)必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3)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4)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6)时代要弘扬创新精神(7)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4.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P25①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②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5.教育的重要性? P22 (1)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6.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青少年角度) P27答:(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2)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3)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4)勤动脑、勤动手,制作一些小发明。

5)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一句话必背】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P33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P343. 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P34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P345.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P36【问答题梳理】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如何理解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P33(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5)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2. 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P35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居中国特色——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3.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有哪些?(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P38 P39 P40(1) 民主选举投票有关)(2) 民主协商 (3) 民主决策(四个制度和政协委员调研有关)(4) 民主管理(参加村民或者居民会议)(5)民主监督 (和监督权、依法信访,政府信息公开,网络问政有关)4. 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 P38 ①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②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③方式:直接 间接 等额 差额5. 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 P39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③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保障广泛的公民参与,调动公民参与的意识与热情;有利于集中明智,促进决策科学化6.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P40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P41(1)要有责任感与主人翁的意识 (2)要有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3)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4)立场正确、逻辑清晰表达观点和意见8.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2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