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8445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省优获奖教案-人民版必修3-(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材分析本课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并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相结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它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

2、I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教学设计新课导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3、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但是巴黎公社只能是 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 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呢? 【本课线索】: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3、争鸣竞逐-五四时期 4、广泛传播

4、-五四运动后讲授新课: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一、条件(教师讲述为主,媒体不显示)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中国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二是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心。二、过程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

5、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梁启超:“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新民丛报1902年 朱执信: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在孙中山的鼓励下写了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恩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思考:请大家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总结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

6、鼻祖朱执信 (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无政府主义者:曽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材料:材料一、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材料二、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

7、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材料三、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之鼓舞,以为中国作为战胜国可以得到其他大国的尊重不久,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粉碎了他们的憧憬,他们开始怀疑他们早先所崇拜的西方文明作为爱国者,他们投向了马克思主义。 哈里什卡普尔觉醒中的巨人总结:广泛传播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先进宣传者李大

8、钊、陈独秀(要求学生快速看书,找出有效信息)李大钊: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利用文章宣传:1918年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设课程 利用讲坛宣传:1920年在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1919.5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1920年在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材料、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9、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

10、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3、争鸣竞逐-五四时期材料:“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瞿秋白 、原因: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爱国青年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其中大多数人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出现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新思潮竞起的表现: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 新村主义; 工读互助团;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

11、裁的“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可自由加入,自由退出。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国”。工读互助团:劳心和劳力、工与读相结合,建立人人劳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改良主义:实用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起源美国,胡适是其在中国的主要宣传

12、者)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起源英国,梁启超是其代表)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不同点: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伪社会主义,而实用主义则是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4、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1)各种思潮的争鸣论战A、问题与主义之争、论战的产生(新文化阵营的分化,代表:胡适和李大钊): 、问题与主义之争材料1:“

13、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胡适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材料2:“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李大钊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材料3:“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 ,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是很危险的。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 胡适多研究

14、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4: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设法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 ,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 的实质是什么?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影响: 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B、马克思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代表:梁启超和陈独秀)材料1:“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兴办教育,不应提倡社会主义。而发展实业,只有依靠绅商阶级。要靠绅商阶级,就不能发动革命。 现在对中国改造的方法,暂不主张社会主义,当开发财源。应当从教育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