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390339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名师导语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本考点在全国卷的考查中,高频考点为古代土地政策与农业发展的表现。从考查方式上看,命题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核心素养,重视方向引领,以古今贯通的方式考查人口膨胀和压力的问题,更是体现了社会热点。知识点一耕作方式的演进

2、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_耕作方式形成。(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_。(3)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4)唐代出现_,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3.影响(1)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

3、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知识点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1.主要土地制度(1)商周时代:_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了_。(3)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2.土地兼并及影响(1)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2)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3)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封建

4、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知识点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_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知识点四水利事业的发展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2.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_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_。(2)宋代:水转翻车

5、利用水力为动力。(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图解历史】 铁犁牛耕的演进信息提取:图1反映的是西汉的二牛一人犁耕法,图2反映的是唐代江南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反映了古代耕作工具的进步,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图解历史】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信息提取: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漫画解史】 均田制信息提取: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于是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主干知识速记答案知识点一2.(1)铁犁牛耕(2)耦犁(4)曲辕犁知识点二1.(1)井田制(2)封

6、建土地私有制知识点三1.田亩税知识点四2.(1)都江堰3.(1)高转筒车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以个体生产经营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2.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有利于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1.(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

7、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五口甚至九口人”,这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项错误。答案A2.(2018吉林长春模拟)战国时期,商鞅变

8、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解析宗法关系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故A项错误;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数量的增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按照法令分户的农民赋税负担不会增加,故C、D两项错误。答案B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看:使用牛耕、改

9、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的干预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积极因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和推广:如筒车的出现,铁犁牛耕的推广。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政府的重

10、视和扶持:政府持续推行重农政策,修缮水利,减轻赋税等。(2)消极因素个体小农经济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小农经济的低效性,限制了小农生产者扩大再生产的空间。历代王朝的专制统治、沉重剥削,加上周期性的社会动荡。1.(2016课标全国,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以判断画像砖反映了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农业生产情况,不是个体农户的生产情景,故选D,排除A;画像体现的是生产

11、场景,看不出精耕细作的信息,排除B;汉代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C。答案D2.(2018广东省六校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析依据“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小农经济的形成与人口分布1.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2、,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这种井田以外开垦的私田,性质不同于井田制的所谓“私田”,它们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上,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成“公田”向“私田”的转变、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封建制的形成。2.古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核心论点:古代中国人口受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

13、,南方相对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呈现“南增北减”的趋势。1.(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4.1%),土地特别多和特别少的比例较小,由此可知占有适量土地的自耕农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题干为唐朝

14、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答案A2.(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解析根据材料“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可知小农经济是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严格管理的,故A项错误;小农是“经济人”,但每一个生产单位较小,规模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可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故C项正确;“效率是很高的”无法判断小农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故D项错误。答案C考法1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考题1】 (2018课标全国,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明立意本题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抓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