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396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发展概述(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心理发展,教学内容,发展及毕生心理发展 学生的认知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及毕生心理发展,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在自身因素与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生理上、认知上、社会性及情绪过程上的转变。,毕生发展观,发展是毕生的过程 发展史多维度的、多方向的 发展是高度可塑的 发展的环境影响具有多样性,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皮亚杰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创立。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21岁时获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他转向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把生物学的一些概念应用于解释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以后皮亚杰又从逻辑学中引入“运算”和“数理逻辑”等概念。

2、,Jean Piaget,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联系起来,以一种完全经验的方式,将传统上纯属思辩哲学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科学。他最关心的问题是: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他以儿童智慧的发生、发展为切入口,来研究人类知识的发生学,其儿童认知理论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Jean Piaget,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关于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哲学中属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A,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平衡; B,认为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与质的变化. C,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

3、于动作,动作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中介;主体通过动作对客观作出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D,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皮亚杰提出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通过对这四个概念的分析与解释,阐明了人的心理的发展,三、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 物理经验 社会经验 平衡,四、认知发展阶段的思想,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结构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形态,人的认知结构主要是运算结构。皮亚杰引进数理逻辑概念“运

4、算”作为儿童思惟发展水平的标志,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用“运算”这一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心理运算有着四个重要特征: 1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性的内化动作。 3.运算具有守恒性。 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一个单独的内化的动作并非运算,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表象。,在阶段理论方面,皮亚杰提出了三个观点: 1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每一个阶段从低到高都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遍

5、性。 2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它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但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结构基础,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所取代。,皮亚杰理论的教学指导意义,教学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教学活动要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

6、衡状态 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别是他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观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 学习最佳期限 内化学说,第二,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功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功

7、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1)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主动性与有意性。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 (3)各种心理功能 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 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新质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因为心理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社会文化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也制约了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 (3)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儿童脑成熟的关键期,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1)支架式教学 (2)交互式

8、教学 (3)同伴合作学习 (4)学徒式学习,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 2. 埃里克森强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3.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4.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教学启示,鼓励儿童的主动性; 在小学中提倡儿童的勤奋; 激发青少年的同一性(同一性扩散、过早自认、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智力差异 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 性别差异,学生的智力差异,智力的概念 1、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 2、智力是个体思维的能力 3、智力是个体

9、适应环境的能力 4、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5、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中国: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理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对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一)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智力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三)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四)多元智力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力问题的方法。,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一)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

10、观 (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应该强调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应该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 (五)应该帮助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智力的发展,一、智力发展的速度 智力的发展不是等速的,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是会停止增长,然后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逐渐下降。,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1.桑代克:学习能力与年龄的关系曲线 学习能力在23岁左右达到高峰期,一直持续到45岁,学习能力并不低于17-18岁的学生,但到45岁以后,学习能力就显著下降。,2.贝利的研究 12.13岁之前直线上升逐渐缓慢增长25岁高峰25.2640增速明显缓慢,出现高原期下降,3.夏埃

11、和斯特罗瑟的研究 35岁达到高峰60岁以后开始下降 4.平特纳的研究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迅速期 5.布鲁姆的研究4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6.布鲁纳的研究05岁的智力发展最快 7.韦克斯勒的研究2034智力发展的高峰;以后逐渐下降,60岁以后则迅速下降。 8.脑电波的研究: 儿童的脑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心理学界的共识 学前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智力的不同侧面的研究,1.迈尔斯的研究 智力的发展顺序: 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推理能力 比较和判断能力在5069岁的时候开始下降 动作及反应速度在1829岁时的发展达到顶峰,并保持较高水平。,2.塞斯顿和韦克斯勒的研究 知觉速度

12、(12岁) 空间能力、推理能力(14岁) 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较早;语词理解能力(18岁 语词流畅能力(20岁)发展较晚。 言语和操作方面的智力在2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的水平差异,(1)身体和心理发展较一般个体优秀; (2)他们在校的学业成绩较一般儿童为优,学习兴趣较广; (3)社会交往能力强,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大的个体交往,比同龄人更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具有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情绪较一般个体稳定,意志坚定,并多于一般个体担任群体领袖;,(4)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高于一般个体,具有敏锐的感知觉和良好的注意力,进取心强、自信、勤奋、具有坚持性、成就动

13、机强,在学术上能做出卓越成就。 (5)从家庭生活上看,这些人对婚姻家庭的生活适应也较一般人好,离婚率较一般人低; (6)从子女方面看,他们子女的智力比一般人好,最高达200.,智力低常智力落后 智能不足 智力缺陷 智力薄弱等,个体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 智力低常判断的确定 1.智力水平较低 2.社会适应不良(人际沟通、自助、家务、学业等) 3.智力缺陷表现的时间较早(16-18岁之前),美国智力发展迟滞协会,智力低常的成因 1.遗传 2.产前原因胎内环境 3.产程原因 4.产后原因 5.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儿童人才早熟 良好的素质基础;

14、早期环境和家庭教育; 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智力早熟与其以后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关系吗? 推孟的研究:19121950,中年成才 3045岁是人之力表现得最佳年龄阶段,其峰值在37岁左右,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知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知觉主观型和知觉客观型;快速观察型和精细观察型等; 记忆: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动觉记忆型等; 言语和思维:生动的思维言语型;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等;,智力的性别差异,一致的结论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 美国麦

15、科比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 1.在语文能力方面,女生一般由于男生; 2.在数学能力方面,男女生无明显差异; 3.在空间关系判断方面,男生一般由于女生。,智力发展的文化间差异,智力发展的种族差异 美国:白人104;黑人90 智力发展的国家(地区)差异 中国儿童 日本儿童 美国儿童 差异来自教育体系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而不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遗传及机体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美国学者哈伯特 塞伦 1954年 学习风格的概念 学习风格的维度 学习风格的测定 学习风格的差异,学习风格的概念,共同点: 1.学习风格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 2.稳定而独特是学习风格

16、的本质属性; 3.学习风格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学习风格的特点,差异性 亚稳定性 活动性,学习风格的维度-理论,1.奈欣斯的三维度理论 2.邓恩的观点 3.雷诺的六维理论 4.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 5.库珀的“学习圈”理论 6.南师大的谭顶良 7.海南大学胡斌,奈欣斯的三维度理论,感觉定向学习者在学习时主要依赖的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 反应方式学习者是单独工作还是小组工作成绩最好,对结论通常是支持还是质疑? 思维模式学习者是深思熟虑有条有理的还是直觉式跳跃的?是先搜集积累后组织材料还是先有总轮廓后搜集材料?,邓恩的观点,一是环境类要素,包括对声音、光线、温度、坐姿等的偏爱; 二是情绪类要素,包括动机、坚持性、责任等; 三是社会类要素,包括独立学习、结伴学习、喜欢与成人或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学习等; 四是生理类要素,包括对感知觉、时间、活动等的偏好; 五是心理类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