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3318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概论(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没有社会分工或社会分工很不发达的社会中,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一种社会经济形式。 基本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下(手工工具);(2)自给自足的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3)经济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4)市场狭小,二、自然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畜牧业 第二次:

2、手工业 第三次:商业,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一般前提 (2)私有制(产生)是决定性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制(生产单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存在) 思考: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也存在商品经济?,3.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1)竞争性经济 (2)开放性经济 (3)自主性和平等性经济,4.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思考:小商品经济的作用?,发达商品经济的特点: (1)生产工具 (2)分工协作 (3)市场广大 (4)广度深度,第二节 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需要的

3、某种属性 (专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学科叫商品学)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

4、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它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创造商品的价值,它只有量的差别,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的唯一源泉。,关系:统一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具体劳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社会关系,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只有弄懂了劳动二重性,才能够将劳动价值论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只有弄懂了劳动价值论,才能理解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等的一般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5、不是唯一!);抽象劳动凝结成新价值。 价值构成(价值形成过程): 既是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旧价值)转移过程,又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商品生产者做豆腐卖: 过去劳动转移旧价值 100(大豆等生产资料)+50(活劳动)=150(豆腐) 活劳动创造新价值,价值构成价值创造 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劳动协作关系复杂程度加深而不断扩大。 总体劳动包括直接生产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服务劳动等。,价值创造价值分配 真实资本、实体经济 、真实价值 虚拟资本、虚拟经济、虚拟价值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四、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质:抽象劳动 商品

6、价值的量:价值量劳动量 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格(货币价值形式)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就少,商品的价值就越低。生产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竞争。(时间就是金钱!),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价值、 社会价值 国别价值、 国际价值,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水平及应用,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简单劳

7、动和复杂劳动 劳生率越高单位商品所含 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价值量 就越低,商品价值的形成,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物化劳动)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活劳动)所创造的的新价值。 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活劳动是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过去劳动。,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由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引起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产品符合社会需要,劳动的私人性质往往使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1)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

8、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基础;(3)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优胜劣汰);(4)这一矛盾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分工社会性质要求产品符合 社会需要 矛 盾 私有制 私人性质产品往往不符合 社会需要,矛盾的表现: (1)私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卖不出) (2)私人劳动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亏起卖) 矛盾的解决: (1)私人劳动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超额转化为社会劳动,第三节 货币及货币流通规律,一、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 1、简单价值形式 2.扩大价值形式

9、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国际市场)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可以是观念货币。 价格标准:被确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及用以计量商品价格的标准。,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必须是实在的货币。 W-W(物物交换) W-G-W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买卖在时空上的分离,带来危机的

10、可能。如:惜售惜买 货币流通:货币不断从买者到卖者的运动 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3.贮藏手段,把货币当成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它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思考:纸币是否具有贮藏功能呢?,4.支付手段,产生于赊买赊卖现象。 延期支付货款、清偿债权债务关系,就是支付手段。 作用: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量;加剧商品经济的矛盾,引发货币危机。 思考:引发货币危机的原因是什么?,5.世界货币,货币作为国际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思考:为什么世界经济实力强的国家的纸币能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世界货币的职能:(1)充当一般支付手段;(2)充当一般购买手段;

11、(3)社会财富的代表,二、货币的形式,(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金银铸币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职能。,(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期票和汇票 银行信用:银行券、存款货币(支票)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三)外汇(国际汇兑),外汇(静态)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 1.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2.它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外汇的作用:国际购买;国际支付;国际储备 外汇汇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折算的比率 汇率的

12、种类:(P56),影响汇率的因素,供求决定汇率,影响供求的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顺差,汇率上升。 2.一国物价影响竞争力。物价上涨,致出口减少,会削弱信用地位,汇价下浮。 3.国际利率差距。利率高,内流,汇率上浮。 4.利率政策。降低利率,短期资本外流,汇率下降。 5.外汇储备。储备减少,外币需求增加,汇率下浮。 6.财政状况。财政预算赤字过度,汇率下浮。,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汇率上浮,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2.汇率上浮,国内就业量减少。 3.汇率上浮的国家,利率水平必定偏高。 4.汇率上浮,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带动进口价格下跌。 5.本币升值会减少本国外汇

13、储备。 6.汇率汇率下跌会导致资本外流。,三、 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的层次 M0=现金(纸币和硬币) M1= M0+金融机构活期存款(支票账户)(货币乘数) M2= 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 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M0和M1)差异主要体现在流动性上 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二)货币乘数,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量与最终形成

14、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的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若干倍的影响因素:,1.社会公众持有通货还是存款的决策 2.央行对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的规定 3.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决策 假定: 1.超额准备金为0 2.公众支票交易 3.商业银行仅仅开设活期存款的储种,公式:D=1/r=D/R 存款准备金越低,货币乘数越高。 存款准备金是货币创造过程中的“漏出”,导致存款创造的规模受到一定限制。 放松假定后的货币乘数影响:(1)超额准备金;(2)公众定期存款;(3)现金持有倾向 思考: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三)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 一定时期商品流通

15、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 (1)待售商品总量 (2)商品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货币的支付手段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发生变化。(见教材P62) 纸币流通规律受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 否则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思考:通货紧缩是怎样产生的?,思考与讨论:,1.前不久人民币贬值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2.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 3.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第四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

16、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1.社会资源:是指发展社会经济所必须的各种要素。 2.资源配置的任务: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 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构成资源配置的三要素 (马克思将经济资源归结为社会劳动时间) 3.资源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各有优缺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区别在于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 (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二、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是不同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是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