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病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68327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病因(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六淫、六气、七情、痰饮、瘀血的定义 2、重点掌握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了解饮食的致病特点,第一节 病因,1.病因的概念:病因是指能破坏人体阴阳平衡而引起疾病的任何因素。,分类,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外感类,内伤类,其他类,一、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来自于自然界,由外而入,或从皮毛,或 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一般发病较急,病初多见寒热、咽痛、骨节酸楚等。,外感病因:大致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一、六淫,(一)六淫的基本概念,(2)六淫:导致疾病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

2、病邪的统称。,(1)六气:所谓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六气与六淫,六 气,太过、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六 淫,人的正气不足,关键在于机体是否发病?,(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或口鼻而 入,侵犯人体而发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与季节的关系: 3.区域性: (1)六淫致病与地域的关系: (2)六淫致病与环境的关系:,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为害.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称六淫为外感病的病因。,(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

3、不居,升发、向上、向外。 开泄腠理疏泄而开张。 营卫失和恶风发热 表 病位在表 腠理*开泄汗出 风邪 肺肺气不宣鼻塞流涕,咳嗽 病位在上 上扰清窍头痛,1风邪,(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数变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 (3)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之首”, 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4)风性主动 动摇不定,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常见的风证,伤风: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咽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风痹:四肢关节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水:发热、恶风、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风疹: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出现丘疹,或红或白,时隐时

4、现,遇风加剧。 风中于络: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喎斜,甚则流涎。 破伤风:外伤后颈项拘息,口噤不开,肢体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风水,风 疹,面神经麻痹,2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束表卫阳被遏恶寒发热,无汗(伤寒) 寒邪直中脾胃之阳受损运化升降失常脘 腹冷痛,呕吐腹泻(中寒) 寒性凝滞 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头身肢体疼痛 寒邪直中脏腑气机阻滞胸、脘、腹冷痛,寒性收引 寒侵肌表卫阳闭郁毛窍收缩恶寒发 热,无汗。 寒侵经络关节 筋脉收缩拘急拘挛抽痛,屈伸不利。 寒性清澈:分泌物及排泄物出现清稀状。,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常见的寒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或咳嗽气喘、鼻塞,脉浮紧

5、,苔薄白 中寒:呕吐清水,肠鸣泄泻,脘腹冷痛,痛剧急骤、遇寒加剧,苔白厚,脉沉紧或弦 寒痹: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不利,遇寒加剧,苔白腻,拘急收引屈伸不利,(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 阴胜则阳病,故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湿盛则阳微。 (2)湿邪重浊 头重如裹,周身酸懒沉重,如负重物. 分泌物、排泄物的秽浊不清.,3湿邪,(3)湿性粘滞 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排出物及分泌物多粘腻滞涩而不畅。 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多见下部的症状,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等湿邪下注。,湿邪的性质及致病

6、特点表,湿痹关节疼痛重着、肿胀,寒湿困脾水肿、腹水,湿疹,湿疹, 常见的湿证,伤湿:恶寒发热、头胀而痛,胸闷纳呆、脘痞、恶心,或口不渴,肢体困重酸楚,疲乏无力,苔薄白而腻,脉濡或缓。 冒湿: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周身倦怠等。 湿痹:肢体关节肿痛酸楚沉重,屈伸不利。 湿温:身热不扬,朝轻暮重,汗出而热不解,稽留不退,脘闷食少,便溏不爽,肢体困倦等。 湿疹:又称侵淫疮,温燥燥与温热结合。 凉燥燥与寒邪结合。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盛则干 干涩之性,耗伤人体的津液阴津亏虚 可见干燥症状: (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口鼻而入,耗伤

7、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4燥邪,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常见的燥证,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浮; 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逆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象浮数。,口唇干裂,舌红少津,(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 阳热症状: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5暑邪,(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阳邪升散腠理开泄多汗 伤津耗液口渴喜冷,小便短赤。 气随津脱气虚气短乏力 气津暴脱神昏,肢冷,脉微弱。,(3)暑多挟湿 暑湿困脾 - 运化失职 - 纳呆、呕吐、便溏、尿少。 湿困清阳 - 胸闷、肢倦、苔腻、脉濡。,暑邪的

8、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常见的暑证,伤暑:身热,汗多,渴饮、溲赤,疲乏无力、舌红,脉虚数,或纳呆呕恶,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中暑:夏季高温突然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手足厥冷,口渴,呼吸急促,甚则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或大而虚。 暑温:发病急骤,初起即高热,汗多,烦渴,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热入气症状;传变迅速,重者多有神昏抽搐。,多汗、口渴、尿赤,黄腻苔,六、火(热)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心火口舌生疮;胃火牙龈肿痛;肝火头痛,目赤肿痛 。 热邪侵入营分扰乱心神高热,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火性燔灼,易耗气伤津:火热迫津外泄,消烁津液人体阴津耗伤。,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 消耗阴津筋脉失养

9、高热、四肢抽搐、 牙关紧闭,两目 热邪 上视,角弓反张 热盛阳亢肝风内动 (热极生风) 热邪侵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吐血、咯血、 衄血*、便血等 火毒结聚,易致肿疡 热邪侵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痈肿疮疡。,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肿疡,角弓反张,唇口生疮胃热,咽喉红肿肺热,迫血妄形,二、疠气,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二、疠气,(二)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瓜瓤瘟、疙瘩瘟,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二

10、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 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 由内伤病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内伤病。,(一) 七情,1、概述: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脏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特异性损伤。 非特异性损伤 (2)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所下,惊则气乱,思则

11、气结,(3)情志波动,可致病情变化: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眩晕患者,出现眩晕欲仆,甚则突然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为中风。,1.饮食不节:饮食无一定规律,失其常度而致疾病 (1)长期饥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疾病 (2)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滞不化 中焦气机阻滞脘腹胀痛,拒按 胃失和降呕吐酸腐 停积肠胃肠鸣、泄泻,二、饮食失宜,2.饮食不洁: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引发疾病的发生。 3.饮食偏嗜:饮食嗜好于某些食物,可至食物营养不均衡。 过食生冷脾胃阳虚寒湿内生腹痛泄泻 过食辛辣胃肠积热大便干结、痔疮,三、劳逸,劳逸,包括过度劳

12、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1.过劳 劳力过度则伤气 劳神过度则伤心脾 房劳过度耗伤肾精 2.过逸,三 其他致病因素,痰饮、瘀血是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它们滞留体内而不去,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新的病理变化,故又称“继发性病因”。,一痰饮,(一)痰饮的基本概念: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有形之痰饮,是指视之可见,或触之可及,或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饮。有形之痰饮,又可分为痰和饮,一般认为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一) 痰饮的形成,肺失宣降 外感六淫 脾不健运 津液 饮食失宜 伤及内脏 肾气化失司 代谢 七情内伤 肝失疏泄 障碍 痰饮 劳逸太过 三焦水道不

13、利 水液 膀胱气化不利 停滞,(二)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影响水液代谢 易扰乱心神 多见滑腻舌苔,(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痰饮停于肺:肺失肃降,可导致胸闷、咳嗽、喘促等症候。 水湿困阻中焦脾胃: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 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痰饮结聚于局部:痰核,阴疽。,(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多痰,(3)影响水液代谢,(4)、易扰乱神明 痰湿上蒙清窍:头昏头重,精神不振。 痰迷心窍:胸闷心悸,或痴呆,或癫证。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甚则发狂等。,(5)、多见滑腻舌苔,(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体

14、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二、瘀血,(二) 瘀血的形成,外伤络伤血溢 血离脉道 外邪 气虚气不摄血 停积于体 情志 血热迫血妄行 内 饮食 损伤机体 气虚血行无力 瘀 劳逸 气滞血行受阻 血行不畅 血 外伤 血寒寒凝血滞 阻滞于脏 血热煎熬粘滞 腑经络,(三)瘀血的致病特点,(1)疼痛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多为外伤性,在体内多为痞块或积块,质硬、压痛。 (3)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三)瘀血的致病特点,(4)望诊面部、口唇、爪甲青紫

15、,舌质紫暗或瘀点,皮下紫斑,面色黧黑。 (5)脉诊涩、迟、弦、结、代脉。,(四)常见瘀血病证,1.瘀阻于心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 2.瘀阻于肺胸痛、咳血; 3.瘀阻胃肠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4.瘀阻于肝胁痛痞块; 5.瘀血攻心发狂; 6.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色成块,或见崩漏; 7.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局部肿痛青紫。,1、腠理:(1)、指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2)、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 2、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见于湿邪为病。 3、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胡言乱语的症状 4、衄血:浅表性出血。 5、骨蒸潮热:骨,表示深层之意;蒸,是熏蒸之意;潮热,是定时发热,形容热气定时自里透发而出。 6、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第二节 病机,一、正邪盛衰,正:人体的机能活动;抗病、康复能力 邪:泛指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