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赏罚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429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的赏罚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秦朝的赏罚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秦朝的赏罚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秦朝的赏罚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秦朝的赏罚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朝的赏罚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的赏罚制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朝的赏罚制度篇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至高无上的皇权1. “始皇帝”的来历特点:(1)皇帝神圣(2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三公九卿制的职能 2.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制的职能2.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作用【教学方法】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

2、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

3、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秦朝建立后,创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二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一、至高无上的皇权1“始皇帝”的来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他自以为

4、“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秦王政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秦始皇帝的名号有两点含义:一是创立皇帝称号;二是其中含有序号,自己为始皇帝,以下顺序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历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沿用了“皇帝”的称号。然后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下皇帝的称谓,拓展学生视野。对于皇帝的称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自

5、称为朕。我们知道,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唯我独尊,如果不是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特点,也就无法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的意义了。本来在先秦时期朕是男子的第一人称单数,从秦始皇帝开始不再通用,只有皇帝可以用。一类是第二人称单数,如皇上、圣上、陛下。皇帝的特殊权力和地位使得皇位继承意义重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政治动荡,导致无序、失控。皇太子继承制是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把父系家族内部的继承秩序稳定下来,并且明确化、法律化。提问:中国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特点(1)皇帝神圣皇帝地位至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在讲此问题时,可以找如下资料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皇帝至尊的

6、地位。名号制度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包括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权利,显示其联系上天与人间的特殊身分。有历法、年号、礼仪、乘舆、宫廷、陵寝等一系列体现正统与等级的规章制度,表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形象。有后妃制度、宗室制度、以及有关皇子、公主、外戚等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协调家族利益,其核心是宗法制度。有皇太子继承制体现皇权的延续和稳定,并保障皇权的顺利交接。皇室开支有财政保证。有宦官制度为之服务。(2)皇权至上皇帝权力至上。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

7、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比如最高决策权、政务的最高决定权、财政的最高支配权、立法和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军事指挥权,等等。皇帝是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金字塔形结构的尖,他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来处理日常事务,实现政治统治。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是以皇帝制度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皇帝制将国家的一切大权,即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手中,并且实行皇位继承制。这都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权力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另外,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三公九卿制的职能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

8、、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官职及分工)中央“三公”: 太尉: 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 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九卿” :卫尉: 皇宫保卫;郎中令: 宫廷警卫 ;太仆: 宫廷车马;廷尉: 司法;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奉常: 宗庙礼仪;宗正: 皇室内部事务;少府: 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治粟内史: 全国财政税收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中央

9、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通过让学生了解三公九卿的名称、职能,而且要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职能郡县制实行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本课的“学思之窗”中的材料,讨论一下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分析一下郡县制和分封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影响。然后再介绍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

10、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秦朝的郡县制体系结构)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概括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获 取知识的能力

11、。然后把特点概述为: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设问: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君主世袭制相同;中央官制更为完备,主要职能部门分工明确;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皇帝至高无上,掌握实权比夏商周时期的天子更大。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秦的统一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么秦朝的疆域相对前朝有怎样的变化呢?(投影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注意秦朝疆域的外围颜色)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也是当时

12、世界上的大国。秦朝疆域广大,秦朝境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秦朝统一后,颁布秦律。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后来居上,跃居七国之首。秦朝制定秦律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秦律集中体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但秦朝的秦始皇父子片面地强调了法家学说中严刑重典的一面,忽视了“赏罚并用”“刑当无多”的重要内容。关于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设计类似的游戏:“秦有一壮士,身高八尺,是真还是假”,使学生了解古今度量衡标准的差异。也可以借助“历史假设”,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学生兴趣盎然,进入角色、

13、“扮演古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学生在讨论、争论和思考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并体会秦始皇采取措施巩固统一的必要性。灵渠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后,在原来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修葺、增补、新筑,建成了今天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眠县),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长城的修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障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一定的作用。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

14、作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概括出积极方面: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消极方面: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秦始皇大兴土木,增加徭役、赋税,超过了当时社会经济所能担负的程度,典型的工程是骊山陵墓和阿房宫。秦朝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人,大量人口脱离生产,造成“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汉书严安传)。赋税十分沉重。秦朝的赋税是前期的20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入交给政府。除此以外刑法严酷。如“族诛”“连坐”,死刑就有“腰斩、车裂、活埋”等。严酷的刑法使阶级矛盾激化,大规模

15、的农民战争爆发,秦短暂而亡。【课后研讨】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你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这说明了在当时的秦朝已经开始注重什么问题?思路:让学生在了解秦朝短暂而亡,刑罚残酷,暴政的同时,也了解秦朝注重环境保护的一面,以突破学生光通过教材了解知识,达到突破教材思维定式的目的。【本课小结】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