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1563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课型:专题复习课授课年级:高三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推广到课堂教学中。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专题第三单元、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有关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原电池的形成条件。2.掌握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护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原电池的综合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将科学知识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及科技领域的强 烈愿望,启迪创造性思维,提高科学素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判断电池正负极以及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三教学方法:探究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四.电教设计: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图片、录象、原电池示意图以及模拟动画等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观看录象、图片 引出课题【播放录象】2008年9月27日下午4时,神州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仓,并实现了太空行走。【展示图片】化学电源在宇宙飞船中的应用。【板书】专题复

3、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观看屏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唤起学生对原电池知识体系及重要知识点的关注,引出本节课题。第二环节专题复习过程【讲读】2009考纲解读:1.基本要求 2.发展要求倾听,了解。使学生对本专题重要的知识体系有一全面性的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练习】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判断各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同时播放各种装置图象)。学生回答并思考:原电池装置构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自主学习能力。【质疑】怎样在不改变下图原有装置的情况下,使其成为原电池?【思考】什么是盐桥?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总结讲解】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制

4、成的冻胶。盐桥的作用: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使由盐桥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两个烧杯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同时播放多媒体模拟动画)。【学生回答】盐桥的作用是沟通内电路。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根据事实或经验提出有效问题是进行有效科学探究的前提,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练习】1.写出上图改装后的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2.下图所示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若是,写出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1.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总:Zn+Cu2+Zn2+CuZn+CuSO4ZnSO4+Cu2.负

5、极:Fe2e-Fe2+正极:2H+2e-H2总:Fe+2H+ Fe2+H2Fe+H2SO4FeSO4+H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盐桥的理解,并为下面书写电池反应及电极反应方程式做好铺垫。【提问】综合上面习题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板书】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同时播放多媒体模拟动画)【归纳并回答】 1.工作原理: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利用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在当今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广

6、泛用途。观看屏幕从教材中吸取信息,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板书】二.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分析讨论】根据屏幕上的几种常见电池的总反应式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小组合作学习)。适当提示:首先写出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然后用总反应式减去该电极反应式即得到另一电极反应式。(老师巡视并适当参加学习困难小组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会合作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在学生时代就要加强;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合理猜想是学好理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讲评】结合教学课件逐一讲解各常见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极反应方程式,并讲评学生出现的典型错

7、误。讨论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归纳总结】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事项:本质上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因此要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首先写出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然后用总反应式减去该电极反应式即得到另一电极反应式.要注意电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在教师提示下学生思考。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媒体展示】形成原电池所造成的危害-金属的腐蚀。【板书】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观看屏幕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金属的腐蚀所造成的危害,为下面的复习做好铺垫。【提问】金属的腐蚀包括哪些类型?(同时

8、播放钢铁两种腐蚀的多媒体模拟动画)【思考】产生两种腐蚀的不同条件?写出相应的电池和电极反应方程式.(老师巡视并适当参加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引发学生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讲解】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比较。讨论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并使学生意识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具体的体现【思考】金属防护有哪些重要方法?【总结讲解】1.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如刷油漆。3.电化学保护,如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教师提示下学生思考通过设问拓展学生用金属腐蚀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综合训练1.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

9、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B、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C、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 = MnO2-D、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 = Li2+2.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3.(05上海)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0、、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4.(01年广东)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常作为宇宙飞船的留轨电源,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 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5.(04天津理综)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 2H2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

11、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6.设计原电池,发生反应Fe + 2Fe3+= 3Fe2+ 注明电极名称,所用材料,电子流动方向,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学生当堂完成综合训练习题多选自历年高考题,是对原电池知识体系的综合练习与检测。第三环节归纳小结本节小结投影倾听、记录总结本节课内容,起到突出重点,首尾呼应作用。附:综合训练答案1.B 2.D 3.D 4.C 5.B6.电极反应式: 负极(铁):Fe2e- =Fe2+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碳):2Fe3+2e-=2Fe2+ 发生还原反应六.板书设计:专题复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二.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三.金

12、属的腐蚀与防护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难点是判断电池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1、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诸多环节,分别采用了图片、录象、原电池示意图以及多媒体模拟动画等手段,使学生实现了由枯燥到兴趣、由抽象到具体和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2、采取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3、本节课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内容较多、信息量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将主要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样既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课堂紧凑生动。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很好。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个别练习还应适当降低难度。2、学生的化学用语书写还要进一步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