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1478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辽宁科技奖提名项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创新研究及防治一、提名意见提名意见: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创新研究及防治项目在国家级项目的支持下,围绕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一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代谢疾病展开研究,从理论创新、手段创新、文库创新、机制创新和诊疗创新等方面着力,产生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成果,对中国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组注重科普,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认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 等奖。二、项目简介(限1页)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主要表现的脂代谢紊乱患者已接近3亿人,已成为2型糖尿

2、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NAFLD患病人群众多、病情隐匿,严重威胁人民生活质量。中国人NAFLD的发病和转归机制未明,临床检测手段有限,防治策略不完善。项目组在科技部97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在NAFLD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1、针对NAFLD发病机制,我们在实验中验证了“脂肪酸二次分布”假说,成为“二次打击”学说之后的又一创新,这是NAFLD发病机制的理论创新。我们揭示了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导致单纯性NAFLD发生(第一次异常转移)的机制;明确了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亚细胞器间异常分布(第二次异常转移),导致NA

3、FLD向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发展的机理。2、我们率先建立了用于NAFLD研究的脂质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和研究方法,并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且质量最好的人群队列、患者肝组织标本库,为研究具有中国人群特点的NAFLD提供平台和手段,并发现了一系列潜在NAFLD诊断生物标志物。3、我们率先建立人类正常肝脏和脂肪肝组织脂滴包被蛋白数据库,发现了一批包括17bHSD13在内的新型人类肝脏脂滴蛋白,为揭示人类脂肪肝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4、我们揭示了代谢产物及代谢性核受体与NAFLD发生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模式动物上验证了代谢性核受体在NAFLD中的作用,发现很多肝脏脂代谢网络调控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并发现了一批

4、可作为脂肪肝药物研发和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5、我们率先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NAFLD无创诊断新技术,显著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并首次提出了符合国人病理特征的肝脂肪变分级诊断标准,我们建立的基于受控衰减系数(Cap)的脂肪肝变无创诊断技术已纳入我国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负责撰写中国NAFLD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并出版全球首部科普版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对民众防治NAFLD具有积极作用。三、客观评价本项目根据我国脂代谢紊乱的主要表型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这一重要特征,围绕参与NAFL

5、D发病的肝脏营养感应信号网络调控异常和外周组织脂肪向肝脏异常转运这两大关键环节,从易感基因及其表观遗传修饰、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和代谢性炎症等三大诱因入手,探讨高脂血症和NAFLD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寻找可用于准确识别NAFLD不同病理阶段和转归的代谢性小分子生物标志物,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NAFLD和高脂血症预防、诊断、治疗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四、推广应用情况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起止时间联系电话应用情况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组学技术应用2014.08-至今0411-84379163提高质质代

6、谢平台水平和分析效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5.08-至今0411-83635963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5.08-至今0411-84671291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5.10-至今0411-85841113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5.12-至今0416-4197026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4.01-至今

7、023-63693222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4.07-至今023-63632756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4.05-至今021-25078999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4.070513-80985800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2013.07-至今0514-87373012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和准确性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

8、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一种利用SUMO系统表达HMGB1 A-box蛋白的方法中国CN104046646B2014-06-18ZL201410271256.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3)授权发明1-芥子酰基-4-(3-Cl-)苄基哌嗪在制药中的应用中国CN102416016A2012-04-18ZL20110455890.1汕头大学医学院朱毅(1)授权发明HSD17B13蛋白或其编码基因的抑制剂的新用途中国CN103520724A2016-5-25ZL201310503889.0江苏美迪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管又飞(1)授权发明FAM3B

9、基因的抑制剂和组合物及抑制方法以及脂肪肝的疗法和抑制剂的制药用途中国CN102028947B2014-2-5ZL200910178454.7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管又飞(1)授权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管又飞排 名1行政职务副校长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第一完成人管又飞教授对本项目发挥统领作用,负责课题设计和筹集经费,对研究内容的先进性和研究方向、科学问题进行把关。对创新点1、2、3、4、5有突出贡献。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汪南平排 名2行政职务副院长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

10、贡献:参与整体项目的设计,重点负责管理和协调合作单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张晓燕排 名3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揭示代谢产物及代谢性核受体与NAFLD发生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模式动物上验证了代谢性核受体在NAFLD中的作用,发现很多肝脏脂代谢网络调控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并发现了一批可作为脂肪肝药物研发和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参与发表SCI论文17篇。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陈丽红排 名4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4有较大贡献,参与发表SCI论文

11、1篇。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范建高排 名5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阐明我国高脂血症和NAFLD的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特征,确定一些对特定高危人群具有预警意义的遗传学指标;并对我国高脂血症和NAFLD人群的营养因素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基于减少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预防策略。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阮雄中排 名6行政职务校长助理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完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脂肪酸二次异常转运假说;也为器官间对话(肝脏-脂肪组织轴)共同控制机体整体和局部组织脂

12、代谢稳态的推测提供进一步的实验基础。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朱毅排 名7行政职务副校长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揭示肝脏自身脂代谢稳态失衡的机制以及脂肪组织,胰腺组织与肝脏“器官间对话”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孔炜排 名8行政职务系主任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3有较大贡献,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王宪排 名9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有较大贡献,参与发表SCI论

13、文4篇。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徐虎排 名10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有较大贡献,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芦鹤媛排 名11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助理实验师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创新3、4相关论文整理工作,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成果共享和汇总工作。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大连医科大学排 名1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大连医科大学在本项目中主要依托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这一直属的学术研究机构,以辽宁省核受体与重大代谢疾病工程研究中心和大连市核受体与重大代谢疾病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平台。项目第一完成人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管又飞教授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著名学者。管又飞教授从2005年至今发表SCI论文129篇,被引用次数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