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1496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也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可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是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的重大课题。一 社会管理工作根本性是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到底,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即是

2、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基层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执行单位,直接面对群众,因此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和源泉也在基层。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在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

3、、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二是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如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事故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流动加快,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也呈现多发态势,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矛盾,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对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日益凸显,而原先的管理模式远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尤显重要和

4、紧迫。三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1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坚持以人为本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依靠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村民委员会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因此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在发展比较快的乡镇,可鼓励发展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

5、类组织等,并建立登记管理、制度法规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化,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广大农民群众在温饱需求解决后,更加看重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基层组织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往往会出现“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局面。因此,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必须由过去以行政权为依托的单纯管控方式转换到民主、法治、服务方式。如通过完善充实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市县(区)镇三级点线面督导体系,研究创新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的新途径新方法,

6、大力推进基层工作法治化。通过基层民主法制化的层层推进,实现信息公开化、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交易合法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让群众当家做主,使基层党政组织真正做到把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首要之责,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3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宣传引导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始终放在基层发展的第一位。在乡镇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应朝着“城市型”小城镇发展,即在乡镇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后,居民的思想、观念、文化及风俗习惯等也要逐渐具有城市属性,因此发展“城市型”小城镇是乡镇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使乡

7、镇发展的各方面跟上城市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注重宣传引导。一要持续不断的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在社区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乡村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村活动,并不断开展“平安家庭”“生态家园”“精神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要切实抓好以图书、电视、现代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化进社区、下乡村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把新时代新气象带到基层,让农民学习新风尚,摒弃旧思想。三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基层社

8、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同时,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群众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和渠道,营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氛围。4继续抓好民生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城镇化品位。继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使乡镇发展逐渐朝着城市化标准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品位。当前,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北部湾发展风生水起,今后几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城镇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探索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振奋的精神,在新的起点上不断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