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82006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平原、“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平原、 江南丘陵、黄土高原、内蒙高原、新疆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河西走廊、 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上述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是否相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农业-生态问题 工业-污染问题,途径,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根据区域特征和具体经济部门制定可持续的措施,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区域 特征,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资源,农业、工业、交通科技 、 人口城市、 经济基础,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发展经济, 治理环境问题,可

2、持续发展,一、关于区域,1、区域的概念(含义),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自然、人文)划分出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划分区域的指标不同, 区域类型不同,行政区 中国地势、地形分区 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中国气候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 各河流的流域区 植被区(自然带) 三大自然区 中国经济地理分区,(人为管理,有明显界限),(海拔高度和地表形态),(积温;降水与蒸发),(夏季风影响范围),( 气温与降水),( 流域范围),( 水系),( 气候与植被的分布),(多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为基础),(经济水平、工业区),中国行政区划,昆 仑 山,祁 连 山,横断山脉,

3、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40,30,120,110,100,1600,4500,划分的依据:10积温,3400-4500,1600-3400,2000, 200mm,划分依据:降水与蒸发, 800mm,400-800mm,200-400mm,夏季风,夏季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中国三大自然区,(多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为基础),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各个省区的经济水平,2、区域的特性,人为划分的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 自然区域的边界是过度的。,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差异性各区域不同的特点 层次性区域有等级 关联性(开放性)各区域相互联系,3、我

4、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界线两侧的特征,大兴安岭,秦岭淮河,(34N),(120E),(1月0等温线 800mm年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常绿林与温带落叶林,河流有无结冰界线,耕地水田与旱地,长江与黄河分水岭,(400mm年降水量线),非季风区与季风区,地势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内流区与内流区,半干旱与半湿润区,草原与森林,综合分析和比较法,区域学习分析方法:,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差异性(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综合评价某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5、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气 候,水 文 特 征,植被和土壤,区域特征形成主导因素,海拔较低,平原、丘陵、山地,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二级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位于第一级阶梯,季风气候显著,湿润;降水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河流湖泊众多,河流补给雨水为主,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补给,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以森林为主,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

6、土壤、耕作土,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高寒荒漠,水分稍好地区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多冻土,纬度位置的气温变化是主导因素,海拔高度的水热变化组合状况是主导因素,距离海洋远近的干湿状况变化是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二、区域生态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措施),三、区域自然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四、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五、区域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条件和工业化以及产业转移,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位于中部,交通比较便利,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开采条件好,3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建立大型

7、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火电站输出电力,4、能源的综合利用 (1)调整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2)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三条产业链,5、能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6、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提高利用率,实现综合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重工业、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治理“三废”废物回收利用减少污染 恢复生态回填复垦,植树种草,山西煤炭基地如何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焦化厂,钢铁厂,硫酸厂,发电厂,水泥厂,钢铁产品,电力,废渣,废渣,焦炭,废气,废气,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山西煤炭工业生产,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山西煤炭工业

8、“循环经济” 生产的意义。(10分),输出,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聚集,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1)简述A、B两区域发展农业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3分),(2)说明尼罗河谷地发展长绒棉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3分),(3)B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灌溉,又强调排涝。 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B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集中, 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易成洪涝; 旱季降水不足,需要灌溉。,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纬度较低,热量条件优越; 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 水运交通便

9、利;国际市场广大。,海淀期末,(1)描述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6分),(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雨林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湿度降低;温差加大(1分) 土壤流失,土地退化;(1分) 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 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地形:以平原为主 (1分)。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1分)。 河流:流量大,水量变化小(2分)含沙量小(1分)。 植被: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 (1分) 土壤:砖红壤,朝阳期末,(1)描述黄河流经甲省河段的特征,并分析黄河三角洲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7分),河流特征: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1分)流量减小甚至出现

10、断流;(1分)有凌汛;(1分)含沙量大。(1分) 地势平坦,海域浅,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1分)黄河含沙量大;(1分)泥沙不断堆积;(1分)导致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朝阳期末,通过水系形状可以判断地形地势特点。,海河流域。,自中部向四周分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自西南向东北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流域,1、开发各河段的优势资源。 如:上游的水能、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工业、城市。 2、治理各河段的主要问题(生态或环境问题 及自然灾害等)。 如:上游的水土流失,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下游的涝渍与水污染等。,三、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水电、水运、水产

11、、水源、水土保持 (2)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调节径流,调蓄洪水;植树造林 中游: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 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 同时对河流的整治。(田纳西河为例),3、流域开发治理模式,长江、黄河、珠江、淮河、p238 海河或其支流的开发治理 ,案例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 水系、资源),水量丰富,水位随季节变化, 冬春汛期,夏秋枯水期; 支流众多,落差较大。,水系:,资源丰富:,水力资源,森林资源,煤、铁、铜矿产资源。,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气候

12、:,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2流域的开发的核心,梯 级 开 发,防洪: 航运: 发电: 提高水质 旅游 土地利用,建水坝修水库调蓄洪水,使径流稳定,修建船闸,提高航运能力,梯级开发,充分利用水能,提高环境效益,利用资源取得经济效益,黄河流域如何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上游梯级开发,修建水电站,中游 保持水土, 种草植树,下游 加固堤坝,(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 最容易使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 问 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 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4)

13、写出图中EF段铁路线的名称, 说明分布特点和原因。,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调节径流,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减少河床泥沙淤积;遏制黄河下游断流现象。(5分),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不合理的耕作开垦以及开矿等植被破坏。 (5分),(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 最容易使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 问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4)写出图中EF段铁路线的名称, 说明分布特点和原因。,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大量引水灌溉,造成河流的中下游水量减少; 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河流遭受污染; 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

14、含量增加。(6分),土壤盐碱化,包兰线 (1分) 铁路线基本上沿着河流(黄河)谷地分布。 (2分),原因:地势平坦,工程量小,费用低; 沿线农牧业和工矿业较发达,城市人口较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5分),(1)填表比较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情况及其形成原因(8分),2读图1,分析回答:(20分),从源头到兰州,径流不断增大;从兰州到河口,径流量减少,从源头到兰州有支流汇入;从兰州到河口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加大,灌溉用水量大,径流量不断增大,流经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增多, 有支流汇入,(2)分析黄河上游至中游含沙量变化情况及其形成原因。(6分),2读图1,分析回答:(20分),上游河流含沙量小,流经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从兰州到河口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受到的冲刷小; (3分),中游含沙量增加,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