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6113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化码的基本原理-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5/22,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3,极化码的基本原理及编译码方法,姓名:于清苹,课程内容,纲要,极化码基本原理 极化码编码 极化码译码,2019/5/22,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3,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13,1.1 基本定义,二元离散无记忆信道和信道容量,I(X;Y)=H(X)-H(X|Y) bit/符号,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13,1.1 基本定义,假设DMC信道具备输入-输出对称性,对称信道?行排列阵

2、、列排列阵、输入等概时可达信道容量,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13,1.1 基本定义,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13,1.2 信道极化,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13,1.2 信道极化,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13,1.2 信道极化,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13,1.2 信道极化 Polarization

3、 in BEC,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13,1.2 信道极化,(仅对BEC,取“=”),其中,,递归关系:,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13,1.2 信道极化,单步信道极化:,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13,1.2 信道极化,举例:,1. 基本原理,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13,1.2 信道极化,BEC信道,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

4、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13,2.1 编码,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13,2.1 编码,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13,2.1 -陪集码,举例,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13,2.1 极化信道的可靠性估计,巴氏参数,对BEC:,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8/13,2.1 极化信道的可靠性估计,密度进化(Density Evolution),LLR:,

5、a(z):随机变量LLR的概率密度函数 信道满足对称性,假设发送全零比特,比特判决值错误的概率为 递归计算:,适用所有B-DMC信道, 计算复杂度高,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13,2.1 极化信道的可靠性估计,高斯近似(Gaussian Approximation),将概率密度函数用一族方差为均值2倍的高斯分布来近似,将PDF简化成对一维的均值进行计算,LLR消息的计算过程可以用高斯近似成为,(发送全零比特时),2. 极化码编码,5/22/2019,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13,2.1 编码过程举例,参考

6、文献,1 E. Arkan, “Channel combining and splitting for cutoff rate improvement,” IEEE Trans. Inf. Theory, vol. 52, no. 2, pp. 628639, Feb. 2006. 2 E. Arikan, “Channel polarization: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apacityachieving codes for symmetric binary-input memoryless channel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

7、formation Theory, vol. 55, no. 7, pp. 3051 3073, July 2009. 3 , “List decoding of polar codes,” in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Proceedings, July 2011, pp. 15. 4 R. Mori and T. Tanaka, “Performance of polar cod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using density evolution,” IEEE Commun. Lett., vol. 13, no. 7, pp. 519521, Jul. 2009.,2019/5/22,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