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876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吐血推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食物中毒的定义, 过去解释一般认为: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引起,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但是它不包括:已知传染病、食物过敏 、 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胃肠炎;也不包括食品污染引起的慢性的、潜在性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然而在监督实践中遇到的误食造成的食物中毒,一直是一个争议要点,法律界认为误食的物质不是食品,就不应包括在食物中毒的概念中, 1994年卫生部新颁发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标准中首次从技术上和法律上明确了食物中毒的的定义: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

2、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把误食列为食物中毒的范围,使概念更完善、确切。,食物中毒的特征, 中毒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共同的中毒食物,未食者不 中毒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潜伏期短,发病急 夏秋季高发 相同疾病,症状类似 病程短 食物中毒的分类(按病原分) 微生物性 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性 原因不明性,近期重大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2003年全国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

3、.1、80.7、134.1。 2004年1月,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24起,376人中毒,28人死亡。其中,集体食堂食物中毒6起,301人中毒,1人死亡;餐饮单位食物中毒1起,9人中毒,1人死亡;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4起,104人中毒,无死亡。 2004年2月,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21起,448人中毒,14人死亡。其中,集体食堂食物中毒10起,403人中毒,3人死亡;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9起,399人中毒,1人死亡,卫生部今年又发布三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卫生部(3月1日)发布2004年第一次霉变甘蔗中毒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北方地区甘蔗销售商应仔细检查每根甘蔗,严禁出售霉变甘蔗。消费者在购买时应

4、注意辨别(色为浅棕色,严重的味酸苦,有酒糟霉味.)。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甘蔗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处罚。 2004年2月17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发生因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5人中毒,其中1名10岁儿童死亡。霉变甘蔗含有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节菱孢霉),为神经毒,中毒后临床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进食甘蔗2-8小时后发病。最初症状为呕吐、头晕、头疼、视力障碍,进而出现眼球偏侧凝视,复视、阵发性抽搐,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及出现后遗症概率达50%。 卫生部(3月8日)发布2004年第二次河豚鱼中毒

5、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近期 是的高危险期,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水产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销售河豚鱼行为要依法严厉处罚。 2004年2月27日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白莲片仁心村一村民食用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导致死亡,主要为河豚毒素,对NS 危害,使N末梢和中枢NS麻痹,最后出现呼吸、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导致死亡 。, 卫生部(3月19 日)发布2004年第三次甲醛中毒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各酒类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把进货渠道,严禁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严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非法生产、销售白酒;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饮用私自勾兑和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以防甲醇中毒。 今年以来,我国湖北、湖南等地发生多起用

6、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引起甲醇中毒事件,造成31人中毒,其中11人死亡。 最近广州相继又发生甲醇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到了56人,死亡人数11人。工业酒精勾兑白酒,主要为甲醇超标,甲醇中毒主要作用NS,对视N毒力最强(78ml失明、30100ml可致死),导致视力障碍,呼吸抑制,发绀、昏迷,甚至死亡 。广州毒酒事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级调查小组17日到广州对此事展开全面调查。 前几天,长春大学食堂发生一百人的亚硝酸盐中毒,炒鸡蛋饭引起. 从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也是触目惊心,政治影响之大,可惊动了政府,危及消费者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使生产经营单位声誉度降低,使大家造成心理障碍。所以食物中

7、毒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食物中毒报告数量为何增多 从食物中毒报告数量来看,2003年以来报告数量与过去几年相比明显增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2003年国家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物中毒的报告管理明显加强,食物中毒的漏报、瞒报情况有所减少; 二、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明显加大;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建设。,食物中毒主要原因何在 (一)食品加工和保存不当。不正确的食品加工或保存方式,导致食物被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包括食品未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某些食物中的致病因素未被彻底灭活等是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二

8、)一些消费者缺乏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鉴别有毒动植物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弱。2003年,因误食或食用毒蕈、河豚鱼、蟾蜍等有毒动植物,引起的中毒与2002年相比增长幅度明显,特别是毒蕈引起的中毒已升至中毒致死原因第二位。 (三)投毒或误食化学性有毒物质。2003年因投毒导致的中毒事件起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成为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03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9.2。 (四)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能力薄弱。,如何防控食物中毒 卫生部2004年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做好食

9、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全面、认真地分析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制定科学可行的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做到预防科学、控制有力、救治及时。 (二)加强重点食品行业的监管,进一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2004年卫生部将在餐饮行业和学校食堂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提高监督水平和效率,加强对高风险、等级低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发生食物中毒单位的处罚力度,体现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

10、农村地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重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群众宣传有关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提高群众对辨别有毒动植物(如有毒蘑菇、河豚鱼等)及有毒化学物质(如亚硝酸盐、剧毒农药)的能力。,福建省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 我省常见的食物中 毒: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食物中毒:海产品食物引起为主(鱼 鲜、蛏、蛤、煮鱼、咸鱼虾),海产品带菌率可高达45-93%。 (墨鱼93%、带鱼41%、大黄鱼27.3%,健康带菌0.55.4%,渔 民更高,沿海地区炊具的带菌率高达61.9%)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蛋、禽、肉、奶食物中毒为主(例如1987 年永安食用污染蛋

11、制品的冰淇淋,导致1100多例发病)。 有毒动植物中毒 :我省山区蘑菇有毒者可占50%以上,中毒者 病死率可达24%-80%。 河豚鱼中毒:病死率可达33%。 有机磷农药中毒:食用污染蔬菜或农田施药者发病。 食物中毒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细菌性是站首位,但化学性和动植物性死亡高于细菌性。目前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也占相当比例,而且有增高趋势。,造成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原因 采样不及时、不全面 用药 中毒单位为了推卸责任,破坏中毒现场 报告不及时,中美两国食物中毒比较 项目 福建省 中国 美国 年份 1983-1999 1992-2001 1988- 1992 起数 1175 5770 2423 例数 2

12、1611 162995 77373 微生物(%) 77.8 50.9 35.5 化学性 (%) 17.3 28.6 5.9 不明原因(%) 4.9 11.9 58.7,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食物中毒发生原因,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食物 中毒调查时,要按照一定程序开展工作。在这一方面卫生部1999年重新修订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1997年 颁布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和国务院2003年5月7日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在相应条款都有具体要求。 下面就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和大家共同讨论以下: (见副图),接报告,告知保护现场,记录中毒情况,向有关领导报告,询问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准备

13、工作,人员准备,2h内赶赴现场,物质准备,交通工具准备,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示意图,( 一),现场调查,参与抢救病人,患者调查,可疑食物调查,从业人员健康调查,临 床 症 状,进 餐 史,采 样,加 工 制 售 环 节,环 境 卫 生,采 样,医 务 室 查 询,病 假 情 况,采 样,(二),现场处理,行政控制,追回销毁中毒食物,指导现场消毒处理,修定治疗方案,流学病学资料,定案,实验室诊断,行政处罚,结案,上报,(三),食物中毒的报告 食物中毒的报告目的:在于及时掌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控制 食物中毒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便于确定中毒原因,分析发生的规律,采取防制措施,调查取证,追究肇事者的法

14、律责任,有效地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报告人:发生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属法定报告人(责任报告人)。个人也是报告人但不是法定报告人(一般报告人) 要求报告的内容应尽量的详细,为开展调查提供线索。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时应尽量多加询问。如中毒病人与肇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有关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 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违背者对负责人要降级或撤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开除;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接报告(卫生监督部门) 卫生监督部门要建立食物中毒报告记录本。 在接到疑似食物中毒报告时,接报告人(值班人员)要详细 询问并

15、记录 中毒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中毒人数、 发病人数、住院情况、可疑食物、主要临床表现等。 告诉报告人除及时抢救病人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 毒食物和病人吐泻物。 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作疑似食物中毒报告 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报告,应当及时通知有关辖区卫 生行 政部门,同时向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能不管, 一推了事,导致不良后果,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重大食物中毒报告的程序、时限 (卫生行政部门), 重大的食物中毒需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本级政府,同时还要报省政府、卫生部(省政府1小时报卫生部,卫生部、省政府立即国务院) 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死亡1人应当于2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中毒人数超过30人要求在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