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878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52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液的危害及管理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液的危害及管理,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鞘内注射、外敷、雾化吸入、膀胱冲洗、滴鼻、滴耳、滴眼等多种方式。,药物治疗的方式,口服药物: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 肌肉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 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射到血管中,进入血液。,常用的给药方式,由于肌肉注射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而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

2、全的疗法。,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 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注射的药物多与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

3、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这往往让医生陷入容易被误解的处境。,中国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自2011年卫生部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多次抗菌药物知识培训与考核、结合检查整改等多项措施。通过全体医生的共同努力,目前,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前明显好转。 2014年上半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8.3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8.86%。基

4、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仍不容乐观。,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果,类切口围手术期病历203例, 应用抗菌药物病历103例,治疗用药18例,预防用药85例,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41.87%,仅有6例各项评价均合理,合理率7.06%;103例均无需术中追加用药;联合用药2例,更换药品1例,3例均不合理,无联合用药指征和更换依据。,2014年6月类切口抗菌药物 使用情况分析,各项不合理指标汇总如表,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药物用法仍然是类切口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类切口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比率 项目 不合理率(%) 用药指征 19.77 药物选择 10.35 给药时机 60.8

5、7 用药疗程 60.87 药物用法 50.72,2014年1-6月份,门诊人次(儿科除外)249012,静脉输液人次13161,静脉输液比例5.28%。 2014年1-6月份,住院部急诊科就诊人次22082,其中静脉输液人次14670,静脉输液比例66.43%。,目前我院门急诊输液状况,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输液存在诸多安全风险,输入致热

6、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1.发热反应,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2.肺水肿,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3.静脉炎,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

7、难、严重绀紫和缺氧,严重可导致猝死。,4.空气栓塞,静脉输液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静脉输液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

8、惊心,挥之不去的痛。,我院今年1-8月份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4例。 1-8月份据不完全统计发生药物剂量错误、品种错误、遗漏给药共6例。,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6.肉芽肿危害,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

9、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

10、血管塞堵。,在几种给药方式中,静脉输液是最危险的。静脉输液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7.医源性感染,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8、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

11、全、有效的治疗,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4300号)有关要求,现就加强我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卫医秘2014255号,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会带来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管理,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强化医疗安全监管,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负担。,一、充分认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意义。,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

12、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具体使用指征如下:,

13、(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具体使用指征如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省确定了部分无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见附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全面组织开展对医务人员专题培训。今后治疗上述疾病患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要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情况进行基线调查,摸清现阶段存在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努力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建立静脉输液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三、尽可能减

14、少不必要静脉输液。,在开展处方规范性点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静脉处方点评,重点关注输液的必要性。医疗机构每月随机抽查一周门、急诊不少于7个常见病、多发病(内科2个病种、外科2个病种,妇科1个病种,儿科2个病种)处方各50例(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了解门、急诊静脉输液使用比例,并对抽查处方(用药医嘱)进行点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跟踪管理,持续改进。,四、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本地医疗机构落实通知要求,并不定期开展医疗机构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市、县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抽查本地医疗机构,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并要求就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15、我委将于发文三个月后组织对省直医疗机构检查并对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对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五、进一步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教育,通过简报、新闻媒介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纠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六、广泛开展科学规范进行静脉输液的宣传。,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门、急

16、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二、外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