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826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于 文 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是基础和临床间的一门桥梁学科 临床微生物的重要性 微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医院) 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 微生物是大多数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参考者,甚至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越是危重病人它越是积极参与,一、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一)从微生物与常见病、多发病关系看,1. 结核、病毒性肝炎、龋齿和牙周病、性病 等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1) 结 核,1/3人口(约20亿)感染结核,如不采取措施,近10年还有3亿人感染; 结核病人2000万 95%在发展中国家 每年新发生8001000万病人,75%年龄在15

2、50岁 每天死于结核8000人,每年300万,98%在发展中国家 感染率为44.5%(2000年调查),感染者达5.5亿 现有肺结核病人(活动性)450万人 每年死于结核12.7万人,在农村死亡病因第9位,单病种第1。其中21.6%从未接受治疗。,全 球,中 国,(2) 病毒性肝炎 有多种,以乙、丙肝危害最大。仅乙肝感染率为10%以上,即有1亿多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病人3 000多万 (3)龋齿和牙周病 被WHO列为仅次于心脏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 龋齿由变形链球菌引起,牙周病由厌氧菌引起 我国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3.9%,(4)性病 AIDS:全球2000年底患者总数

3、达3610万人,死亡数达2180万,95%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2002年上半年,感染总人数已达100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10年将达1000万人。 其它的还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发病率都有较大增长。,2.从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排序看,城市前5位死因 恶性肿瘤135.59/10万 脑血管病111.01/10万 心脏病95.77/10万 呼吸系病72.64/10万 损伤和中毒31.92/10万 农村前5位死因 呼吸系病133.42/10万 脑血管病112.62/10万 恶性肿瘤105.36/10万 心脏病77.72/10万 损伤和中毒63.69/10万,(1)感染是

4、疾病死因的重要原因之一,微生物感染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肿瘤病人本身免疫力低,防止和控制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病人感染很容易造成死亡。,呼吸系疾病:主要是感染。 损伤包括创伤、烧伤等,感染的控制极为重要 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等,也很容易发生感染。,(2)病原微生物与某些肿瘤密切相关,HCV、TTV皆与肝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HCMV与成神经细胞癌、Wilm瘤、前列腺瘤、宫颈癌、睾丸癌、Kaposi肉瘤、结肠癌等有关,HSV-2与宫颈癌有关等,(3)病原微生物与心脏病的关系,风湿性心脏病溶血性链球菌 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柯萨奇病毒B组 肺炎衣原体与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甲链和

5、金葡菌等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二)从疾病造成的社会危害看,对社会影响最大、危害最大的是肝炎、结核、性病等传染病 (1)具有传染性,感染率和发病率高; (2)造成社会问题,如上学、求职、婚姻、子女等很多问题被涉及; (3)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4)造成人们心理恐慌,病人的自卑和绝望; (5)花费大量的资金防治。,(三)从我们军医的职责看,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就有生物武器使用的可能。 现代分子生物学可以可以制造成更多、更难防的生物武器来。 战伤感染的防治、流行病的防治,都是我们的责任。,(四)从具体的医疗实践看,1.无菌观念 手术器械、输液造成的感染并非罕见, 输血造成乙肝、丙肝、

6、性病 骨髓或器官移植病人感染 2.抗生素的应用细菌耐药问题非常突出 应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进行选择用药 3.疑难症的诊断临床明确或排除病原微生物 发热待查、脑膜炎、胸腹水的鉴别、肺部结核或其它感染与肺肿瘤的鉴别等等,二、现代临床微生物发展的某些特点 (一)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发现,(二)已被控制或趋于消灭的病原 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性病 过去在我国已趋于消灭,现在流行 过去性病概念主要是由性接触引起,经典性病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5种 现在世界上公认有20多种性传播疾病 结核 全球有上升趋势,我国下降很慢,主要原因是治疗不彻底,耐药珠增多。 国外还有AI

7、DS病发率升高,导致结核感染上升。,(三)细菌感染的变化特点 1.感染类型的改变,2. 感染菌的变迁,总的趋势是革兰阴性菌占主要地位,革兰阳性球菌中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也占相当优势,真菌感染也增高。 医院内感染和社会感染有所不同,但总趋势差不多。 虽然典型的致病菌感染减少,传染病下降,但目前感染的菌更不好治疗,更多样化。,表5 医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占前11位的病原菌,3.耐药性的变迁 (1)总的趋势是耐药菌株急剧上升,高耐药和 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高。,表7 2002年主要革兰氏阴性菌(非发酵糖菌)耐药率(%),表8 2002年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科)耐药率(%),结 论,大部分菌对不同药

8、物都有较高的耐药比例,有的很高,使用药物频率越高,耐药率也越高。 大部分菌对多种药物都呈现多耐药。 只有少数有酶抑制剂的药如泰能、舒普深耐药率较低。,(2)耐药机制,遗传性耐药机制 a.固有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决定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 两性霉素B + 类固醇 抗真菌,对细菌固有耐药 G-菌厚厚的外膜 对青霉素G固有耐药,b.获得性耐药:由于细菌DNA的改变,在接触抗菌药物后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 (a)染色体突变:居于次要地位。 (b)质粒介导的耐药:在临床上耐药性获得的主要方式。 耐药质粒的传播方式有转化、接合和转导,接合方式最为主要。转座子的参与,扩大了宿主范围,也是造成多耐药株的重要

9、原因。,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a.产生钝化酶(modified enzyme),又称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效 (a)-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广谱BLA和超广谱BLA(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 EBLAS)等4类。BLA种类繁多,有染色体介导,有质粒介导,也有两者介导的,是目前G-耐药的主要机制,也是临床上最为重视的酶。,(2)耐药机制,(b)氨基糖甙类钝化酶(aminoghycoside-modified eczymes) 主要有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使氨基糖甙类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抗菌作用,已有22种之多。一种酶可作用于几种结构相似

10、的药物,一种药物又可被几种钝化酶作用,产生交叉耐药。 (c)氯霉素已酰转移酶,可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活。,b.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内酰胺类药物结合蛋白,又是细菌维持正常形态、合成细胞壁和分裂繁殖等所必须的酶蛋白。 -内酰胺类药物与PBPS结合后,可使细菌成为球状体、丝状体及分裂障碍,最后死亡。,(2)耐药机制,耐药细菌可使PBPS结构改变,与-内酰胺药亲合力降低,导致耐药。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laphylococcus aureus, MRSA)除了有正常PBPS外,还有一种PBP2a,由染色体mecA基因编码,具有

11、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PBP2a与-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低,在高浓度抗生素存在时,正常PBPS失活,PBP2a就代替正常PBPS的功能,参与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从而使细菌表现出耐甲氧西林的耐药性。,c.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排外机制 G-菌细胞壁外膜屏障作用是由一类孔蛋白决定的,若突变造成孔蛋白的丢失或表达降低,影响药物进入而耐药。 细菌可主动排出药物,如铜绿假单胞菌就有三种不同的外排系统,nalB、nfxB型和nfxC型,各型耐药谱有一定差异,野生株仅低水平表达nalB型。,(2)耐药机制,表10 改变药物传递通道,d.各类抗菌药物主要耐药机制,(3)目前应重视的耐药检测,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12、和耐糖肽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多重耐药的肠球菌 耐-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 不发酵糖菌群,如绿脓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问题,(四)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1.定义 (1)地点: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时间:在住院期间,入院前已发生或已处于潜伏期的不包括在内,但在院内已进入潜伏期,出院后发病的应包括在内; (3)对象:应包括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如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等,但其他人难以确定感染来源,医务人员又是健康人,故主要指的住院病人为医院感染对象。,2.医院感染

13、的重要性,(1)随医院产生而产生,随医院发展而迅速增长 (2)增加了病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增加了国家和病人的经济负担。 WHO调查,世界医院感染率为320%,平均为9%。美国为5%,每年死亡78万人,额外支出40亿美元。 我国医院感染率为8.4%(1989)和4.6%,估计每年为500万人医院感染,医疗费用增加10亿元。 医院感染率作为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3.医院感染的分类,(1)按病原体分类 内源性感染 a.寄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由于手术或侵入性治疗发生了移位,非致病菌变为感染菌致病。 b.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正常菌群或毒力弱的细菌感染,如AIDS患者易感染各种微生物,移植病

14、人易感染病毒、真菌,心脏辨膜畸形者易患亚急性心内膜炎等。 c.菌群失调: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二重感染,如金葡、白念、G-菌、艰难梭菌等。我院2002年临床标本感染率最高的是白念。,外源性感染 a.病人:最重要的传染源,病人排出的菌毒力高,耐药性强。 b.带菌者:危险性大,因无症状,正常人不会感染,但病人很容易感染。 c.环境感染: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 d.动物感染源:特别是鼠类。 (2)按感染部位分 呼吸、泌尿、消化、血液、皮肤组织等等。,4.医院感染的微生物,(1)特点 主要是机会致病菌,主要是内源性正常菌群,少数外源性。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

15、耐药菌,住院病人分离菌耐药性高于门诊病人,ICU病房高于其它病房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随年代不同而变化 目前是G-杆菌,过去有些认为与医学关系不大的变成了流行菌株,如阴沟杆菌、不动杆菌、粘质沙雷菌,肠球菌等。 5060年代为G+球菌,特别是金葡。 病原体适应性强 G+菌、G-菌都可较长时间在环境中存活。 (2)医院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易感对象因素 年龄; 基础疾病 (2)诊疗技术与侵入性检查及治疗因素 器官移植;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其它:插管、导尿、器官切开等 (3)免疫系统损害 放疗、化疗、激素应用 (4)其它 抗生素使用不

16、当,手术等。,三、为了准确地检出病原微生物, 采集和送检标本应注意以下各点,1.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2. 尽可能直接从感染病灶采取标本。 3. 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局部正常菌和环境中杂菌的污染。 4. 选择适当时间采取标本。,5. 送检标本使用合适的容器,培养基、容器须经无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必要时采取床旁接种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7. 送检标本的化验单上应注明标本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条件。 8. 某些严格厌氧菌如迟缓真杆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暴露等空气中短时间即可死亡,因此必须注意在厌氧条件下送检和保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