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0680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3月14日,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桓台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013年3月14日,皮肤性病的预防,重视皮肤病与环境、精神因素的关系:高压力、精神紧张、装修、农药 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麻风、疥疮等) 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家族史、过敏原 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避免热水洗烫、避免辛辣刺激、保湿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导致的皮肤病的预防:化妆品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 皮肤肿瘤的预防:日光、有害物质的接触,2013年3月14日,皮肤性病的治疗,第一节 内用药物治疗 第二节 外用药物治疗 第三节 物理治疗 第四节 皮肤外科治疗,2013年3月14日,1. 抗组胺药

2、 2. 糖皮质激素 3. 抗细菌药物 4. 抗病毒药物 5. 抗真菌药物,第一节 内用药物治疗,6. 维A酸药物 7. 免疫抑制剂 8. 免疫调节剂 9. 维生素类药物 10.其它:,2013年3月14日,1937年:Daniel Bovet合成人类第一个抗组胺 化合物 Pyrilamine(美吡拉敏) 1948年: Hench和Kendall发现并将激素用于临床 1953年: Riley和West 发现肥大细胞颗粒是组胺 的主要来源,人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1),2013年3月14日,1967年: Kimishigehe和Ishizaka发现IgE抗体进 一步解释了过敏过程 1982年: B

3、engt I Sameulsson确定“白三烯就是过敏 反应慢反应物质” 。,人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2),2013年3月14日,1982年: Bengt I Sameulsson因确定“白三烯就是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而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人们对白三烯作为过敏和炎症介质的重要性大大加深!,2013年3月14日,抗组胺药,第一节 内用药物治疗,组胺受体的分类 H1受体(H1R): 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及脑组织 H2受体(H2R):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分泌腺 H3受体(H3R): 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能神经末梢 的突触前部和周围神经组织, 参与神经冲动传递和HA合成、释放的负反馈

4、调节,2013年3月14日,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高 平滑肌收缩 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 血压下降,组胺的作用,2013年3月14日,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大都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即-CH2-CH2-N,能与组胺争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作用。此外,有不同程度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的作用。,2013年3月14日,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除抗组胺作用外,还有镇静、抗胆碱能活性等作用。这类药物口服后经胃肠吸收,30分钟即起效,12小时达高峰,持续46小时,一般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24小时

5、内由肾脏完全排泄。,2013年3月14日,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脏内代谢。最大优点是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嗜睡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很小,作用时间较长。对一些驾驶员等特殊人员及慢性病例更为适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2013年3月14日,这类药物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阻止组胺与该受体结合,从而对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等作用。H2受体拮抗剂口服后大部分为小肠吸收,11.5小时血中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2小时,2/3以原形从尿中排泄。,H2受体拮抗剂,2013年3月14日,2013年3月14日,2013年3月14日,2013年3月14日,中枢表现

6、:主要见于第一代 易耐受: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可轮换使用 造血系统及肝脏功能损害:见于部分种类 增加眼压:主要见于第一代 口干:主要见于第一代 心脏毒性:见于部分第二代 过敏反应:见于少数特异性体质者,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2013年3月14日,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抗炎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等。 重症药疹 重症多形性红斑 非感染性的急性荨麻疹 过敏性休克 严重接触性皮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 天疱疮 类天疱疮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2.糖皮质激素,2013年3月14日,2013年3月14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等应根据不同病种、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7、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3月14日,(1)短程 适用于重型药疹,过敏反应急性期、重症接触性皮炎等。症状明显改善后可较快减量至停用。,2013年3月14日,(2)中程 用于病程较长及病情反复者,如过敏性紫癜、泛发性湿疹、非寻常型银屑病、多形红斑等。症状控制后常需23月递减,逐渐过渡至停药。,2013年3月14日,(3)长程 用于慢性复发、多系统受累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等。治疗需足量、早期、持续给药,控制病情后需缓慢减量,每57日减量一次,病情稳定后需应用维持剂量,为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每日晨8时顿服,或二日总量隔日晨8时服。

8、,2013年3月14日,(4)冲击疗法 用于危重病例,如过敏性休克、喉部血管性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累及肾脑、严重天疱疮等。甲泼尼龙0.51.0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中静滴,310小时内滴完,1次/日,连用3 5日后,改口服泼尼松3060mg/d。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注意电解质平衡及心电图。,2013年3月14日,(5)皮损内注射 用于斑秃、扁平苔藓、瘢痕疙瘩、囊肿性痤疮、结节性痒疹、盘状红斑狼疮等。常用1%去炎舒松混悬液0.31.0ml加等量1%普鲁卡因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每12周一次,共5次。不能过多注射,以免皮肤萎缩,出血和溃疡等。,2013年3月14日,2013年3月14日,2

9、013年3月14日,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系统应用,1.感染(病毒、细菌、结核、真菌等) 2.Cushing syndrome-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 3.消化道溃疡或穿孔抗酸药物 4.电解质紊乱低钾 5.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补钙 6.对神经精神的影响! 7.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糖尿病 8.诱发或加重结核病 9.高血压检测血压! 10.影响儿童的发育!,2013年3月14日,1.皮肤萎缩 2.毛细血管扩张 3.萎缩纹 4.口周皮炎 5.紫斑、色素沉着,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局部外用,6.皮肤脆性增加 7.类固醇痤疮 8.酒渣鼻样皮炎 9.多毛(局部) 10.易癣菌感染,激素性皮炎!,20

10、13年3月14日,(三)抗生素(antibiotic) 1、青霉素类 主要用于G+菌及螺旋体等感染性皮肤性病,如丹毒、梅毒、淋病等。使用本类药品前需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做好皮肤试验,以防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2013年3月14日,2、头孢菌素类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和一些G-杆菌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注意与本类药物的交叉过敏。,2013年3月14日,3、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用于皮肤结核病。本类药物有耳、肾毒性,长期应用需加注意。,2013年3月14日,4、四环素类 主要用于痤疮,对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感染也有效。儿童长期应用四环素可使牙齿黄染。,2013年3月14日,5、大环内酯类

11、本类药物用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红癣。红霉素可用于痤疮。,2013年3月14日,6、喹诺酮类 对G+和G-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效,用以治疗脓皮病、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2013年3月14日,7、抗结核药 利福平,对结核菌高度敏感,对G+球菌也有很强抗菌作用。,2013年3月14日,8、磺胺类 对G+和G-菌、衣原体有效。部分患者可引起过敏反应。,2013年3月14日,(四)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 适应证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成人口服0.2g,5次/日,疗程57日。静滴为5mg/kg,每8小时一次,疗程为7月,适用于较重病例。使用时先用注射用水配成2%溶液,然后用生理盐

12、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至250ml,静滴12小时,副作用为静注处可引起静脉炎、暂时性血清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013年3月14日,万乃洛韦 口服吸收快,在体内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血浓度较口服阿昔洛韦高35倍,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抗病毒谱广,较阿昔洛韦安全,服用方便。口服0.3g,2次/日。,2013年3月14日,更昔洛韦 为阿昔洛韦衍生物,抗巨细胞病毒作用较阿昔洛韦强,5mg/kg静滴,1次/日,疗程23周。,2013年3月14日,泛昔洛韦 为新的广谱抗病毒药,口服吸收良好,组织中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治疗带状疱疹,0.25g/次,3次/日,疗程7日。,2013年3月14日,2

13、、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2013年3月14日,(五)抗真菌药物 1、灰黄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头癣、泛发性体癣,对花斑癣及深部真菌病无效,可有胃肠反应、头晕、光敏性药疹、白细胞减少及肝损害等副作用。,2013年3月14日,2、多烯类药物 (1)两性霉素B是广谱抗真菌药物。 该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隐球菌、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着色真菌、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等有强抑制作用,但对皮肤癣菌抑制效力差,因此不用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常有寒战、发热、食欲不振、肾损害、低血钾和静脉炎等副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一种

14、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素B,能降低与胆固醇结合,而增强与麦角胆固醇的结合,可减少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2013年3月14日,(2)制霉菌素 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毒性强,不能用于注射,口服难吸收,大部分从粪便排泄,因此用于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有轻微胃肠道反应。,2013年3月14日,3、5-氟胞嘧啶 是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可用于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该药与二性霉素B联合应用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率,并有协同作用。有恶心、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忌用。,2013年3月14日,4、唑类 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对酵母菌、丝状真菌、双相真菌等

15、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13年3月14日,(1)酮康唑 能有效地用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泛发性体癣、花斑癣等。有恶心、眩晕,偶有转氨酶升高。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下降,男性乳房发育或阳痿,也可出现心悸、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皮疹等。可致畸、孕妇忌用。,2013年3月14日,(2)伊曲康唑 是三唑类广谱高效抗真菌药,有高度亲脂性、亲角质的特性,口服吸收好,在皮肤和甲中药物浓度迅速超过血浆浓度,且皮肤浓度可持续数周,甲浓度持续69月。用于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等。常见恶心、头痛、胃肠道不适和转氨酶

16、升高等副作用。,2013年3月14日,(3)氟康唑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三唑类叔醇,该药可供静注,不经肝脏代谢,90%以上由肾脏排泄,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迅速,因此适用于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深部真菌感染。适用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少数患者可引起胃肠反应、皮疹、肝功能异常、低钾、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2013年3月14日,5、丙烯胺类 可供内服的有特比萘芬属第二代丙烯胺类抗真菌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合成中所需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达到杀灭和抑制真菌的双重作用。口服吸收好、作用快,有较好的亲脂和亲角质活性,对甲癣和角化过度型手癣疗效较好,对念珠菌及酵母菌效果较差。,2013年3月14日,6、碘化钾 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2013年3月14日,(六)维A酸类 维A酸类药物是一组与天然维生素A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它的发现是皮肤病治疗的一大进展。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变化,有三代维A酸供临床应用。,2013年3月14日,1、第一代维A酸 是维A酸的天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