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0738 上传时间:2017-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备制造业与租赁 Microsoft Word 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备制造业与融资租赁9 月 24 日,由第一财经日报 、博厚方略主办,农银租赁联合主办,The Alta Group、 陆家嘴杂志协办的 2013 国际融资租赁论坛在海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于 “融资租赁重塑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 ,并落地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是中国经济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融资租赁业长期最为重要的业务领域。根据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装备制造企业作为设备供应方和技术掌握者,是融资租赁市场的重要推动力,直接贡献了融资租赁市场 50%以上的业务量。数据显示,2012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36.48 万亿,其中设备投资总额为 7.6 万亿,建筑

2、安装工程为 23.6 万亿,按照国际上设备金融应占设备投资资金来源总额 33%的比例估算,2012 年中国增量设备金融需求量为 2.51 万亿,按照 12.5%的设备投资资金来自国内贷款,则 2012 年设备投资贷款金额为 0.95 万亿,相比当年需求量 2.51 万亿,缺口为1.56 万亿,1.56 万亿的缺口给了融资租赁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宇东指出,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正处于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前沿,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是融资租赁行业获得专业优势的源头,伴随着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也是融资租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融资租赁是服务转型和全球

3、竞争的必备的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也是提高定价能力、加快资产周转和保护信用评级有效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的作用远远不只是促销,融资租赁也因此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减少贸易摩擦的必备措施。” 杨宇东说。在昨日的论坛上,首次发布了和中国融资租赁“走出去”国别指南 。融资租赁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研究报告融资租赁和装备制造业双转型在倡导和着重强调转型的时期,中国融资租赁业和装备制造业也都面临着转型问题,而二者的结合恰恰是两个行业转型的最佳契合点。近日,在第一财经日报和博厚方略主办的“2013国际融资租赁论坛”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就“融资租赁支持装备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型和国际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共同

4、转型升级刘卫东: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租赁公司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还处在低级、不成熟的阶段。主要体现在合作模式单一化,装备制造业企业把租赁公司当成了融资平台,没有把融资租赁的独特优势发挥到很高水平。实际上,装备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还不错,可以通过银行、资本市场发债等方式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竞争,融资租赁是处于劣势的。相对好的融资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装备制造业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那么如何实现装备制造业和融资租赁的共同转型升级?首先是意识和理念要有根本性转变,也就是要从战略性思维的角度谈转型。从双方交流的层次来看,招银租赁这几年跟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层次还比较低,现在的交流基本上是财务、设备

5、和销售,高层交流很欠缺。要加强高层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在这方面根本转变思想意识,找到共同目标。其次是如何提升两种能力(资产管理的能力和资金、财务运营管理的能力),打造两个平台(资产管理平台与资金财务运营的管理平台或者服务平台)。这两个是产融结合的着力点,利用融资租赁和厂商的优势,在风险管理降低的前提下,把资金运用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化。租赁公司尤其银行系租赁公司的一些优势,比如资金财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包括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都可以嫁接到装备制造业企业里来。装备制造业企业设备管理的优势,也是招银租赁转变的方向,受限于发展阶段、人力资源配置、高层交流的欠缺等,在这方面我们下一

6、步将加强努力和探索。再者是如何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加强产融的紧密合作。国际市场就是“走出去”的问题,租赁公司怎么在自贸区来设立自己的公司,如何促进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如何实现人民币的结算问题,真正实现合作共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金融机构支持郭益林: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后,大量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适时推出了海外投资保险和海外租赁保险。租赁保险项下,我们主要承保的是海外租金收回的风险,还有租赁资产安全方面的风险。从业务上来看,截至目前我们融资租赁做得最多的是船舶行业,现在慢慢向其他的装备制造业扩展,包括交通设备、纺织设备、建材设备。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支持的空

7、间会非常大。新形势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设备的技术含量在增加,将来可能会出口到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融资租赁销售方式,企业必然会考虑到融资租赁这种方式。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一些设备,以租赁的方式都有很大的优势。经验与教训Richard Guilbert:走出去对于中国的制造商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跟大家说两个我曾经参与过的例子,会有很多的借鉴意义。一是戴尔金融服务。1997年,戴尔跟 CIT 签订了战略协议,在欧洲、北美进行金融服务,将美国的业务带到欧洲的12个国家。当时面临很多挑战,学到很多教训。最重要的一点,必须要理

8、解当地的法律环境、会计环境,必须要适应,进行本土化。第二,要教育自己的员工,理解当地的工作文化和职业道德。二是我们合作过的一个全球化制造商。2009年,当欧洲危机到来的时候,银行很难提供合适的服务,所以他们设立了一家厂商金融公司,这里面有什么教训和经验呢?你必须要理解自己的实力和弱点。他们之所以决定设立自己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资产负债表,有很多闲置资金。通过设立这家金融公司,就能用上这些资金,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取更多利润。这两个例子在“走出去”的时候值得借鉴。王志武:中集集团在过去几十年间也致力于升级和转型,做了很多横向的拓展,包括从集装箱拓展到道路运输车辆,目前单体量已经做到了世

9、界第一。另外在能源、化工、装备方面,目前也做到了国内第一。同时中集在2008年开始进入海工装备,目前来看,这些领域的进展阶段性还算比较成功。不论是制造产品还是提供金融服务,本质是发掘客户需求,为客户贡献价值,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我们走了一条中集特色的产融结合道路,在2007年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通过挖掘客户的其他需求,甚至超出中集自身的产品,比如去年和今年,分别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的船舶企业提供了船舶“设计+制造+融资租赁”的整体解决方案。融资租赁为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有益方向,同时融资租赁的方式又是非常好的产融结合品种,所以我认为这个领域前景非常光明。当然,具体的做法可以有很多种

10、,并不是所有的装备制造业公司都适合去自己成立一家租赁公司。运营谋变蔡元明:2005年陕鼓明确提出来两个转变的战略口号,最重要的一个转变是要转为系统服务商和运营商。因为这种思路,我们把业务分成了三个板块,制造板块、服务板块和运营板块。举一个例子,刚开始我们给用户提供用在分离装置上的压缩机,后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围绕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服务,再后来转到运营。因为我们发现用户要的不是设备,而是设备的结果,要的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气体。我们投资这个设备,用户按照生产的气体交钱,这就产生了我们转型的第三个板块运营。杨钢:运行一个供应商融资的合作计划其实是很大的挑战。放到最现实的角度来看

11、,我们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什么?与供应商的关系说起来比较简单,做起来很困难。与供应商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的关系就意味着互相之间有支持、有挑战。我们有两个客户,一是承租人,二是供应商。金融服务就是要服务好,无论是还款的承租人还是推荐业务的供应商,他们都有非常清楚的需求,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日常工作当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基于我们和西门子自身的合作、和很多第三方供应商的合作在中国的经验来看,供应商的需求有以下三个,一是审批项目的门槛要低,二是审批项目的速度要快,三是提供的融资价格要便宜。在这三个基础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提供非常便捷的整体服务。供应商跟融资租赁公司在一起合作会提供一个附加值给客户。供应商

12、为什么要提供融资方案给客户呢?因为从供应商的角度,既然客户有潜在的融资需求,供应商满足客户的融资要求,就有机会获取竞争优势。西门子租赁和供应商的共同目标,就是实现“技术产品+金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资金服务和技术结合为一体的打包式服务。当说服客户在技术上接受产品的时候,客户不用担心钱。供应商提供的融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厂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二是和第三方合作。无论哪一种,都要适当分配风险和资金来源,要避免供应商和租赁公司之间过于互相依赖的关系。长期来讲,如果能持续性提供供应商融资的方案,供应商在市场开发角度上会多一个工具,供应商营销模式也会发生变化。3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全新的资产观念和

13、投融资理念,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服务装备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工具。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此前公开表示。昨日, “2013国际融资租赁论坛:融资租赁重塑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论坛在沪举行。技术性红利已尽本届论坛聚焦于“融资租赁重塑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 ,落地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针对行业写作的融资租赁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研究报告和中国融资租赁“走出去”国别指南也在论坛上首发。 装备制造是中国经济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融资租赁业长期最为重要的业务领域。随着经济结构升级,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在业务组合和财务结构这两方面实现转型。融资租赁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14、”过程中,获得国际竞争力和减少贸易摩擦、能够“走下去”和“走进去”必备的基础设施。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认为,世界制造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红利到了尽头,过去以精度和速度为代表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同质化。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6080年代底特律曾是全球的制造中心,但1个月之前底特律破产了。“由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终端营销成了争夺的焦点。跨界的集成、充分的营销,成为我们产业人争夺的最重要焦点。比如阿里巴巴开始做金融,最近腾讯也在做,这种跨界的影响非常大。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场革命是悄然到来的。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中国产业企业转型更加艰难。 ”“企

15、业没钱就借,缺钱就攒的日子再也没法过了。产品构成当中生息成本和人力成本占的总价格比例越来越高,再加上同质化的竞争,行业就容易出现问题。2010年,沈阳机床集团开始转型,从传统制造商转型成为工业服务商。 ”关锡友认为, “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过去都是以法人信用作为租赁,我认为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时间收租金,会出现差异化的金融和产业的差异化产品,这样对客户而言更加合理。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宇东在致辞中称,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正处于一个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前沿,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是融资租赁行业获得专业优势的源头,伴随着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也是融资租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

16、言,融资租赁是服务转型和全球竞争的必备的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也是提高定价能力、加快资金周转和保护信用评级有效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的作用远远不只是促销,融资租赁也因此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减少贸易摩擦的必备措施。会上,沈阳机床集团和农银租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对融资租赁业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金融+信息”在倡导和着重强调转型的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从过去完全靠销售产品的产业开始向以市场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从机床产业的角度诠释了产业转型的趋势。机床工具行业被称为“工业母机” ,印证了工业的发展。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机床消费国,高峰期在2011年达到260亿美元,用刀切的机床占了全球的一半,到2012年开始下滑。“从机床工具行业来看,中国工业正在转型。 ”关锡友如是说。他认为,在中国所有产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亟须转型。他认为转型升级过程中,跨界集成是重点。在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