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312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峰二中 2014 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测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 “丁忧”。明清两代 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 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 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

2、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 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 为官长”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3.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 洪范察变,以 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4.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荣

3、。 ”材料意在说明理学 A.本质是科学的 B.确立伦理本体论以塑造崭新人格C.强调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究5.苏渊雷指出: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 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 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文中的 “纵”主要是指 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 B.儒学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 D.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战国时期的“

4、 士”十分风光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争霸需要“士”出谋划策 B.“士”被纳入贵族政治之中C.诸侯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D.尊重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风尚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A封建社会

5、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 D后者不利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9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 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0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

6、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11.1438 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12.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

7、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 ”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13.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 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 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14.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

8、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百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15.从晚晴的“预备立宪” ,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 ,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 ,晚晴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晴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16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 (出自四书中庸 )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 ,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 ,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

9、映了 A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代潮流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17宋代形成了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 ”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18.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中朝 C.推行察举制

10、D.设置刺史19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 ”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20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 奴隶的国度 非人的道德 ,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 。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

11、个性解放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21.1931 年 11 月 1 日至 5 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 ,会上,中央认为毛泽东在苏区的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 、“富农路线” 、 “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 ,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 。这表明 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C毛泽东在苏区的工作并不被中共中央认同 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22 19 世纪 70 年代某画家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

12、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23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 ,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24.甲骨文中的一个“衣” 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

13、的变化说明了 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 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

14、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 (1912 年)“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 (1919 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15、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2 分)26.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行政管理的形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士人在政府里渐渐占到地位,一半是凭借武帝时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