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160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9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 全 国 各 地 中 考 语 文 试 卷 分 类 汇 编 文 言 文 阅 读2006 年 无 锡 市 考 试 语文试题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3 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废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適 等 死 (二)(11 分)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

2、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注:果:果断。 顿舍:停止。 为:惟。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

3、义。(4 分)少而好兵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引兵而西 李信果辱秦军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10翻译下列句子。(3 分)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2 分)答:参考答案:3 (3 分)“適”通“谪” 等:同样 死:为而死(二) (11 分)8 (4 分)好:喜爱,喜欢;是:对(正确) ;引:率领,带领;辱:使蒙受耻辱(羞辱) 。(每

4、个 1 分)9 (2 分)D10 (3 分)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1 分)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2 分)11 (2 分)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2006 年 浙 江 舟 山 中 考 语 文 试 卷三、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925 题。(一) (11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

5、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 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 分)(二) (9 分

6、)阂县林琴南孝廉纾 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 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 之礼?”即呼备 ,赍 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林琴南孝廉纾(sh):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亟:急忙。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呼备:叫人准备。赍(j):携带。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从师读()以袜实米()负以致师()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 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25.林琴南

7、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参考答案:(一) (11 分)19.通“饲” ,喂养(喂)鞭打(驾驭)通晓(知道、明白、懂得)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二) (9 分)23.跟从(跟)装满(装)背(背着)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8、?”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 (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 。)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2006 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非课改区)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926 题(一 ) (13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 分)发现桃花源(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 分)悉如外人()便要还家()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 分)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二)太宗论盗(9 分)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n 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

10、,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 ,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或请重法以禁止 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 安用重法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2 分)路不拾遗 商旅野宿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 分)参考答案:19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20 (1)咸(皆) (2)延21 (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

11、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24 (1)有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25 (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 (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浙江省绍兴市 2006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三) (12 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12、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14选出加“”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 分)A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15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3 分)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 上使(之)外将兵。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等死,死国可乎?翻译: 17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

13、回答)(3 分)答: (四) (8 分)吴富遗事 罗隐越心未平 ,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 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 ,视之以伍员 未三、四级 ,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 ”夫差不悦,俾嚭 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 :“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 ”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 ,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 。明年,越入吴。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 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 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俾:使。 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伍员

14、:字子胥,吴国大臣。 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嚭:伯嚭,吴国太宰。 倡:宣扬。 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用事:专权,当权。18解释文中加“”的词。(3 分)兵: 毕: 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 分)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岂臣之欺乎!翻译: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 分)答: 参考答案:(三) (12 分)14D 15D16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17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四) (8 分)18军队(士兵) 完成(造好) 本来19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哪里是我欺骗呢!20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浙江省宁波 2006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7-24 题。(一) (12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