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2185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孝篇一、 【太姒嗣徵】太姒为妃。归宁父母。嗣徵太任。化及命妇。【原文】周 太姒、有莘国之女。在父母家。专志于女功。躬俭节用。尊敬师傅。及为文王后妃。不改其性。嗣太任之美音。妇礼无愆。因师氏以告文王。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 周 人作诗美之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汙我私。薄瀚我衣。害瀚害否。归宁父母。又曰。思齐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徵音。则百斯男。尊为后妃。犹归宁父母。又能嗣太任之徵音。以妇礼妇道化天下。卒至诸侯夫人。均奉祭祀不失职。于以采繁。大夫妻均承先祖。共祭祀。于以采蘋。化行若此。宜乎周家母仪。超今迈古已.【白话解释】周 朝时候。有个太姒。是有莘国

2、姓姒的女儿。在2父母家里的时候。就专心一志的。做着女子应做的工作。自己很俭朴、很节省的。又很尊敬女先生。等到做了文王的妃子。仍然不改他的天性。能够继续婆婆太任的完美的德行。他遵守做媳妇的规矩。过失一些也没有。当他回到家中去请父母的安。就告知女先生叫他去转告诉文王。太姒的德行。感化了天下的妇人。使他们一个个都不失妇道。 周 朝的人就做了一首颂扬他的诗。诗里赞美太姒说、我受了女先生的训告。告诉我嫁到夫家要讲节俭。所以搓我的私服。洗我的亵衣。那样该搓洗的。那样不必搓洗的。常常使衣裳洁净。再用相当的时间、回家去安慰我父母。还有一首诗里说、常常思想庄敬的太任。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因为太任常常爱慕他婆婆太

3、姜的德行。所以能够做京师里王室的贤妇。太姒竟能够继续他婆婆太任的好教化。一些儿没有嫉妒的。所以文王有一百个儿子了。二、 【女娟持檝】女娟父醉。渡津误期。操檝救父。通达有辞。【原文】周 河津吏女娟。晋人。赵鞅伐楚。与河津吏期。吏醉失期。鞅怒。欲杀之。娟持檝进曰。妾父闻主君来渡不测之水。恐水神骇动。风波震荡。谨具牲醴。3祷祀于神。期主君御禧受福。不胜杯酌馀沥。醉至于此。今主君因其醉而杀之。妾恐父身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愿俟其醒。鞅善其言。遂赦吏。娟复代父操檝而渡鞅焉。女娟救父。操檝代渡。且发河激之歌以鸣其意。简子悦。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以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再拜而辞。简子归。

4、乃纳幣于其父。娶为夫人。救父有辞。处身以礼。贤矣哉。【白话解释】周 朝河津的地方官。有一个女儿名娟。是晋国人。这时候晋国的赵鞅要去攻打楚国。就和河津的地方官约下了日子。给他渡河。不料到了那一天。地方官因为酒醉了。把约期忘记了。赵鞅就大大的动气。要把河津的官杀了。娟便拿了一片桨子去迎着赵鞅。对他说。我的父亲、知道主君就要来渡这条神秘的河水。恐怕水神的惊骇。把风浪掀动起来。要使主君感到不安。所以很虔诚地备着三牲和美酒。向水神去祈祷。谨祝着主君的平安和幸福。因为他不会饮酒的缘故。饮了一点谢神散福的酒。便醉到这般田地了。现在主4君要杀正沈醉着的父亲。我想父亲的身体。既然不会感觉到痛苦。父亲的心里。也不

5、会明白犯了什么罪状的。最好请你等他醒了再讲罢。赵鞅觉得他说得很有理。就免了地方官的死罪。他就代着父亲划船。给赵鞅渡过河去。三、 【周青含冤】孝妇周青。含冤莫吐。诬服受刑。三年不雨。【原文】汉 周氏女青。东海人。夫亡。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忍累其年少。潜自缢。姑女告妇杀母。捕青拷掠。诬服。青将刑。以十丈竹竿。懸五旛。誓众曰。青若有罪。血当顺下。无罪。血当逆流。及刑已。其血青黄。缘旛竿而上极标。又缘竿而下。嗣是郡中三年不雨。后任太守至。诣青墓致祭。并表焉。雨随至。其岁大熟。许止净谓匹妇含冤。三年不雨。天人感应之几。不其捷乎。然天亦何心。岂愿以一人之枉。而殃及万民。只以怨气阻塞。致天

6、地间阴阳之气。不能调和耳。然则平怨之人。其能感召和淑之气也明矣。5【白话解释】汉 朝时候。东海地方。有一个姓周名青的妇人。丈夫死了。事奉婆婆。十分恭敬。婆婆说。我是衰老没用的人了。怎好再叫他年轻可怜的人。为着养我的缘故。吃尽苦辛呢。就自己在暗中吊死了。他的小姑控告周青谋害了母亲。就把周青捉进了官里。因为受不住刑罚的痛苦。只得屈招了。在他行刑那一天。用了十丈长的竹竿。上面挂了五面旗子。周青对着大众宣誓。他说。我倘然真个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下流。我倘然没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上涌。等到杀死以后。流出了青黄颜色的血。果然循着竿子涌到竹竿梢头。再从梢头循着竿子流下。从此以后。那一府的地方。就三年没有

7、下雨。直到后任的贤明太守上了任。晓得周青的冤枉。就亲自到周青坟前者去祭祷。并且给他表扬了。果然天就马上下雨了。这一年的年岁也就很熟了。四、 【梁嫕上书】梁嫕上疏。荣父之魂。还母万里。光大梁门。【原文】汉 梁竦之女嫕。樊调之妻。和帝之姨。恭怀后之妹也。初、恭怀后宠于章帝。生和帝。立为太子。6窦后母养焉。和帝之生。梁氏喜相庆贺。窦后闻之。诬陷梁氏。诏收竦杀之。家属移九真。和帝立。窦后崩。诸窦皆伏罪。嫕从民间上书。乞归母弟。收葬竦骨。和帝嘉之。悉如所请。称梁夫人。擢樊调为郎中。改葬恭怀后于西陵。梁夫人以哀辞开悟时主。卒使恭怀后得改殡于承光宫。葬西陵。父竦得追谥为褒亲愍侯。母及弟等得徵还而封侯。夫以一

8、女子、而为家门开三国之祚。使天子成母子之礼。其孝也。亦即其忠也。【白话解释】汉 朝梁竦的女儿。名字做主嫕。就是樊调的妻子。和帝的姨母。恭怀后的姊姊。当初时候。章帝对恭怀后很是宠爱。生了和帝。就把他封做了太子。窦皇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把和帝养作自己的儿子。梁家对于他女儿。生了一个儿子。是很喜欢的。就在和帝生的时候。非常高兴地庆祝着。那里晓得给窦皇后知道了。就遭了他的妒忌。妄造罪名去陷害梁家。于是皇帝下了命令。把梁竦杀死。梁氏的家属流配到九真。一直等到和帝做了皇帝。窦后死了。窦后的娘家人都犯了罪以后。梁嫕便从民间上了一份奏章到皇帝那儿。7要求给他的母亲和弟弟赦了罪回来。并要收葬了父亲的遗体。和帝很

9、钦佩他的孝思。都答应了他的请求。称他为梁夫人。并把他的丈夫樊调升做了郎中的官。又把恭怀后改葬在西陵。五、 【卢李奔丧】卢妻李氏。孝事其姑。为母奔丧。号泣殒躯【原文】北魏 范阳卢元礼之妻。赵郡守李叔徹女也。性至孝。父卒。执丧毁。归卢氏。念母不置。饮食为日损。遂以羸瘠。百方宽慰不能解。归宁。乃复初。元礼卒。李矢志不贰。事姑孝。母卒于洛阳。讣至。恸而绝。经宿乃苏。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力奔丧。姑虑其力微。亲送之至范阳。抵洛。攀榇号踊。卒。赐号贞孝女宗。易其里曰孝德里。卢李氏天性至孝。身虽离其父母。心实未尝一刻忘其父母也。观其父丧哀毁。母丧恸绝。苏而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尽力奔丧。攀榇号踊。皆男子之所难也。而

10、李氏为之。孝哉女宗。千古下犹令人挥泪。【白话解释】 8北魏 范阳卢元礼的妻子。是赵郡太守官李叔徹的女儿。天性是很孝顺。父亲死了。因为过于悲伤。就生了病。嫁到卢家以后。仍然念念不忘地记挂着年老母亲。饮食一天比一天减少。因此很消瘦了。虽然有卢家的人。多方的劝慰他。他的愁闷也不能够解脱。可是回到母家的时候。就一切都好了。卢元礼一死。他就立誓不再嫁人。侍奉婆婆十分孝敬。后来他的母亲死在洛阳地方。恶耗传来。痛哭了一番。昏厥不省人事。过了一夜。才苏苏转来。滴水不进口的有六天。还是要竭力去奔丧。婆婆恐怕他的精力衰弱。亲自送他到了洛阳。一进家门。便攀着母亲的灵柩号淘大哭。竟气绝了。后来赐号叫做贞孝女宗。他的乡

11、里名称。也改称做孝德里了。六【屠女守坟】屠女葬亲。孝感山神。治病皆愈。守墓终身。【原文】南齐 屠氏女。父失明。母痼疾。乡里不容。女移父母远住。昼樵采。夜纺績。以供养。父母卒。亲营殡。负土成坟。忽闻空中有声云。汝至性可重。山神当效驱使。汝可为人治病。必得大富。女谓是妖魔。不敢从。遂得病。积时。邻人有中溪蜮毒者。女试治9之。病便瘥。遂为人治疾。无不愈。家产日益。乡里多欲娶之。誓守坟墓不嫁。许止净曰。以一弱女子。不见容于乡里。而能奉其父母。生养死葬。使无遗憾。才德兼擅。宜乎山灵愿效驱使也。至其乡里。初则陵人贫弱。终则涎人资财。小人无耻。可哂可叹。孝女守墓不嫁。尤足多也。【白话解释】南齐 朝时候。有一

12、个姓屠的女儿。他父亲双眼都瞎了。母亲永久生了病。并且时遭邻舍的厌恶。所以他把父母搬到远地方去住着。他日里在山中砍柴。晚上在灯下纺績。拿赚得来的钱。供养残废父母。后来父母都死了。亏他亲自掘泥土。才把父母安葬了。忽然听见半山空中有声音说。你的孝行是很可佩服的。山神愿效微劳。给你当着差。你可以替人家医病。那就可以大大的富起来。他以为是妖魔鬼祟。不敢去做。因此自己也生了病了。直到后来有一个邻人。中了射工的毒。他就试着给他医治。果然那邻人就病好了。于是他就替人医病。经他医治的。没有一个不好。从此他的生活。一天宽裕一天。乡村里有许多的人向他10来求婚。他都拒绝了。终身守着父母的坟墓。不去嫁人。七、 【无忌

13、甓仇】卫女无忌。为父报仇。杀之以甓。诏徙雍州。【原文】唐 卫氏女名无忌。绛州夏县人。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时无忌年甫六岁。又无兄弟。其母乃改嫁焉。及无忌长。志报父仇。会从父宴客。长则适在座间。无忌乃抵死以甓杀之。自诣吏称父冤已报。请就刑辟。巡察使褚遂良以其事上闻。太宗矜之。诏免其罪。给驿徙雍州。赐田宅。州县为择婿嫁焉。事与赵娥杀李寿。相似而不同。赵娥尚有昆第三人。卫女则终鲜兄弟。赵娥以刀剌仇。而卫女仅以甓杀之。一遇于都亭。一得于客座。相隔均已日久。谓非天赐其机乎。孝心所感。靡不如愿以偿也。【白话解释】唐 朝卫家有个女子。名字叫无忌。是绛州夏县地方人。在六岁的那年。父亲就被乡人卫长则谋死了。他没有

14、哥哥。也没有弟弟。只有一个母亲。不久也改11嫁了。无忌年长起来。就立志要报父亲不共戴天的大仇。有一回。恰巧他的堂伯父招客人宴会。长则也在座上。他就举起屋瓦。猛力地击去。把长则打死了。他并不抵赖。就到官里去自首。说明我父亲的大仇已报。请把我杀了吧。那时候褚遂良正做巡察使。便把始末情由。详到皇上里去。太宗皇帝也很可怜他。吩咐免了他的罪。给他用马送到雍州。并且赐他田产房屋。州县官还给他物色了佳婿。很美满的结婚了。八、 【饶娥浮父】饶娥父溺。不得其尸。绝粒哭死。雷震出之。【原文】唐 饶娥、字琼真。饶州乐平人。生小家。勤织紝。颇自修整。父勣渔于江。遇风涛。舟覆。尸不出。时娥年十四。哭于水上。不食三日。死

15、。俄大雷震电。水虫多死。父尸浮出。乡人异之。归赗。具礼葬其父及娥于鄱水之阴。县令魏仲光碣其墓。建中初。黜使郑叔则表旌其闾。河东柳宗元为立碑云。汉有曹娥叔先雄。均以父溺投江。负尸而出。已云奇矣。而饶娥痛哭三日即死。未及投江。乃天为大雷震电以出其尸。真奇之又奇矣。曹娥饶娥。均十四12岁女子耳。后先辉映。与叔先雄。鼎足而三矣。【白话解释】唐 朝的孝女饶娥。号叫琼真。是饶州乐平县人。生长蓬门。织布缝纫。都肯很勤劳的做着。并且自己很端庄整洁。父亲就叫饶勣。有一天。在江里捕鱼。风浪大作。把船打沈了。尸也不见了。那时饶娥只有十四岁。知道了恶耗。赶到江边去哭。绝食三天就哭死了。他死了不久。雷电交作。水虫都震死

16、了。他父亲的尸首也浮了起来。乡里的人都觉得惊奇。备了送葬的东西。在鄱水北面用礼去葬他的父亲和饶娥。县官魏仲光在他的坟前。特地立了一块刻着这件事实的圆石。建中初年。黜陟使郑叔则在他的里门建了一座牌坊。去显扬他的孝思。河东柳完元也给他做了一篇文、立了碑。九、 【郑杨求杏】杨氏访杏。易服改容。得愈姑病。又获金龙。【原文】唐 郑邯妻杨氏。姑病。人言杏实可愈。杨谓邯曰。非时之物安可得。须访求。子其傭耕侍疾。吾当遍访之。乃易男服。至邻郡。忽于道旁莽秽中。得一杏实。13洁涤取归。奉姑食之。疾渐瘳。一日、檐前风雷不断。杨以为秽杏绐姑之故。乃泣别其姑。伸臂立庭以待击。忽觉臂重。及霁、视之。有二金龙。长数尺。环两臂。自是家日丰。顾张氏孝其姑。应遭雷殛。而延寿三十年。郑杨氏孝其姑。自待雷击。而忽得二金龙。孝不特可以辟雷。更有不可思议之感应。秽中杏实。亦天赐之耳。否则不时之物。必已自腐。况在道旁秽中乎。【白话解释】唐 朝有个姓郑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在他婆婆生病的时候。听人说杏子是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